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名城,而且一直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时候还能与时俱进。
就比如在艺术界享有盛名的“西泠印社”就是在杭州。到目前为止,杭州这座城市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随着时间的变迁也历久弥新。
杭州的发展建设有着南方建筑的共同点。
遵循推进形成“点、线、面”相互贯通的策略,区域性的“楼、街、园”竞相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新格局。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此地,“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浩如烟海”,“天下谁人不识君”
除去美女和西湖这个不朽的招牌。这年头的哇哈哈集团,后世的阿里巴巴,都算得上它的一张名片。
所以一下机,喜欢文化底蕴的林义特意对这座城市留了几分心。
可能是期望太大的缘故,走在街头,林义感觉和潇湘省会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相比特区,它仍然没能脱离“旧”的行伍。
沿街而行,小心避让着自行车部队,看到的还是老一套。
比如补碗,一个个大爷和汉子,身前放着一圈圈箩筐,里面就是白色的瓷碗之类。
俗语里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就是这一行当传出来的。不过又有谁能想到,这一活计很快会成为历史。
而最让林义有家乡情怀的还属很多“弹棉花”的店铺。
声声弦响,片片花飞。这年头的被褥就是这样一堆堆棉花压成的。
但林义知道随着羽绒被、蚕丝被的盛行,未来弹棉花这门手艺,可能只有在犄角旮旯的巷子里能找到了。
“箍桶噢”,“箍桶噢”…
溜过一排排木制马桶、澡桶、洗脚盆,听着这一声声吆喝,让林义最是熟悉和最是陌生。
因为那不靠谱的“父亲”就是木匠、桶匠,可能在林义的村子里,这个木制队伍还得加上猪食盆、锅盖等一系列品种。
经过七个拐八弯,杜英莲终于带着一行人来到了吃饭的地方。
“海丰西餐社”,透过两棵大树,一行人看到是这么个名字。按杜英莲助理的说法:杭州老底子最洋气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延安路上这家“海丰”,虽然店面不大。但是到了夏天,杭州佬们都要来这边开开“洋荤”,冰淇淋、标花蛋糕……最惦记的就是那一碗冰镇赤豆汤,在蝉鸣声声的盛夏里一口冰爽的感觉,很是让人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