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街市,周白见到城中学院处不停有举着竹简的孩童出入,进去时或是自信满满或是畏畏缩缩,而出来之时也是洋洋得意或是遗憾懊悔。
周白心下好奇,走近询问方才知道这是朝廷为豫州孩童定下的规定,每日可来书院领取竹简,日暮归还。
若当日可背会并写出竹简上的文字,便可获得一块蜜饯,每日数量有限发完即止。红玉眼前一亮,这儒家当真舍得,如此累积下来,单凭这项支出就已经足以拖垮一府的财政。
然而效果也同样明显,耳濡目染之下,豫州孩童皆是儒生,夏侯若是强行入京,则声望尽失根基不稳。
就在周白转身离开之时,书院中匆匆跑出一人“周先生!周先生!!”青衣冠帽,长袖飘然。
“一别经年,不想今日再遇先生。”宁采臣俯身行礼,表情颇为激动。
周白一愣“宁采臣?你不是扬州人士,为何会在此地?”
宁采臣笑道“学生早年和小倩返回故里之后,老师命人传讯邀我来京师布教,师命不敢不从,故而便和小倩来到光山县布教孩童。”
“学典,不许在学院奔跑。”宁采臣拍了拍身边跑过的孩童后,侧身对周白说道“暑气太重,周先生还请屋内一叙。”
光山本是豫州小县,学院新建也是一切从简,然院内布置摆设却是颇为用心,亭台小谢曲水回廊,还有些许青石小山给这炎炎暑气平添了一分清凉。
宁采臣笑道“这些都是小倩布置,只可惜她最近在闭关,要是见到周先生她也定然欣喜异常。”
周白望向宁采臣头顶,只见三火如烛,燃起腾腾气运,阳气沸沸光照七尺乾坤。周白不禁感叹“燕大侠送你的阳炼之法果然不凡,如今你已是儒道同修,前途无量啊!”
宁采臣淡然一笑“燕大侠之恩永生难忘,先生恩情学生也是铭记在心。”至于周白实力他是万分好奇的,但是好奇归好奇,早年收账跑遍江南各地,所遇之人形形色色,早就积累了一定阅历的他必然不会因为区区好奇而招惹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