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左右看了看,指了指自己的脸,装出很惊讶的样子:“你是在说我吗?儒士宴?据我所知秀才之上才称儒士吧?你们也是儒士?”
他绝对是故意的!
钱盛举也气的发抖。他们兄弟中了童生,这是开心的事,这时间哪个人不奉承他们,高抬一下,称一声儒士,有什么不对吗?
可沈石偏偏较这个真儿。毕竟实际上童生也就是说这人识字了,过考了,可不等于什么儒士。他能不火大吗?
生气的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沈石为什么这么会“怼”人了?沈石过去可是一个吃口牛肉,都甘心坐牢的实诚人,哪会有这么好的口才。
当然,人是会成长的,吃一堑长一智。坐过牢,开了窍,懂的多了,还是说的通的。至于一眼看穿沈石魂穿,这可不是他们兄弟的技能。
“你不要得意,一会儿你就再也得意不起来了。”钱盛举虽说没有像自己兄弟一样气的抖身体,一张脸却也涨得通红,憋了半天才恨恨地低喝道。
这时候姑娘们已经全部登台,也就是说“诗会”已经开始了。这时候两兄弟自然不能再怼沈石,更何况他们也怼不赢。
“干的好!”沈石他们也找位子坐下,有酒有菜有茶,果然“诗”是不能代替食物的。孔雪笠一竖大拇指道,“我早看这两人不顺眼。他们处处贬损你,你这纨绔的名声,到是有一半传自他们口中……”
这是大宋的常态,沈家不仅是武将之家,还是个没落的武将之家。这就使得一些人起了些小心思--踩人成名。
什么纨绔、混蛋……往武将身上安就对了。反正他们是没资格反抗的。整个大宋上下,多少武将死在文人的手中,就是杨无敌、狄青这样的名将,面对文官,同样是没什么还手之力。
政治正确,不仅后世讲,古人更讲。
说话功夫,“诗会”就开始了。
由于是金福寺的产业,所以请来的人是县学的教谕。毕竟北宋的文人与和尚庙的关系一直很好。但凡有名的“名士”就没有与和尚关系不好的。
这是因为和尚自身握有一部分的舆论权。就像这青楼“诗会”,又何尝不是古代的扬名工具?
来的教谕也明白,所以就轻轻咳嗽一声,说了些本地文风昌盛,为自己脸上贴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