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丁辰嘴角翘了翘道:“大汉有没有王法,你说了不算。
你若觉得我做事不妥,自可上表天子,弹劾于我。”
王建双耳处钻心一般疼痛,气的七窍生烟,但是却也无可奈何。
把这人抬着扔出去之后,赵云在旁边对丁辰道:“想来那公孙康是真的要倾力来攻了,公孙氏在辽东已经营两代,周边高句丽等部多有臣服者。
若公孙康振臂一呼,所发来军兵必然不少,不知君侯可有什么退敌之策。”
丁辰想了想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已下令让呼泉长老把八千匹战马送来,将乌桓军兵改成骑兵,尽最大可能提升战力。”
当初踏顿军被击败斩杀之后,马匹只收回来了八千匹,都被养在了柳城。
其实丁辰早就想建立属于自己的乌桓铁骑,拥有那么一支劲旅,早晚都能用得上,所以当初遴选青壮之时,都是按照马匹的数量挑选的。
这时候牛金在旁边忧虑道:“君侯,您把马匹发给他们,固然能提升战力,可是……万一他们有二心怎么办?”
“放心,我自有对策,”丁辰正色道:“还有,这些话以后不得乱说,否则我定不轻饶。”
如今乌桓普通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日子比以前踏顿做大单于时强了十倍,自然对丁辰这个主人死心塌地,也不会有什么二心。
另外,丁辰早已秘密让田畴从四十万汉家百姓中,挑出两万青壮组成乡勇用以自保,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控制柳城。
只要柳城在汉军手里,那几万乌桓百姓就成了人质,自然也就不怕那乌桓军有二心了。
不过这些安排却不能明说,要不然寒了这帮乌桓青壮的心,就得不偿失了。
几日之后,呼泉长老带人把八千匹战马送了过来,并又带了不少乌桓子弟,以补齐上次作战时的损失。
丁辰让高顺陈到训练他们马战的战术战法。
其实乌桓人身上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每个人从小都在马背上长大,所以骑术之精湛远非汉军可比。
再加上乌桓人民风比较彪悍,素来崇尚用拳头解决问题,好斗之风已经长到了骨子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乌桓铁骑能被称为天下名骑的原因之一。
他们不像汉人有一整套培养士人的理论,轻视壮士游侠,推崇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如此打起仗来自然是要吃亏的。
高顺培养骑兵果然很顺,只是几天便已经训练的有模有样。
再加上乌桓军兵有跟陷阵营作战训练的基础,丁辰觉得,自己手下这支军兵已经有了“乌桓铁骑”的影子……
……
高句丽王高延优果然听从公孙康的号令,亲自带两万军马前来协同作战。
现在的高句丽可不是后世能跟隋炀帝与唐太宗叫板的那个还算庞大的政权。
现在的高句丽比较弱小,听说他们的宗主公孙氏竟然要求他们协同作战,那高延优简直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赶紧动员了麾下所有青壮前来。
有许多青年甚至第一次拿起武器,还没上过战场。
于此同时,公孙渊也集结手中所有军兵,共计四万余人,杀气腾腾的来到辽遂城下,与高延优合兵一处。
另外,有许多河北袁氏门生故吏前来投奔袁尚,有不少携家带口前来,还带了些许部曲。
袁尚便组织了两千人的队伍,加入公孙氏军队之中,也算是出一份力。
六万余军马在辽遂城外会盟。
当然主要是公孙康与高延优的会盟,袁尚那两千人可以忽略不计。
中军大帐内,三十来岁的高延优瞪着单眼皮小眼睛兴奋的道:“大王,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攻城?”
“咳咳,不要乱叫,”公孙康撇了旁边的袁尚一眼。
其实从公孙度开始便关起门来称王,所以夫馀、高句丽、仇台等周边小国皆将辽东视为宗主国,称呼其“国主”为大王。
到公孙康开始,便延续了父亲的仪仗,平常服饰用度皆按照王爵的规制。
可是现在毕竟有袁尚在场,他再这般作为,唯恐惹袁尚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