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销售部,还成立了一个市场运营部。</p>
市场运营部的负责人,也就是主任,暂时由沉振华负责。</p>
这个市场运营部,主要负责跟新华书店、邮电局、供销社这些国营部门搞对接。</p>
由于本来这种事儿就不复杂,不需要多少人,毕竟关系早都打通了,所以由沉振华负责,那是正好。</p>
从今往后,跟国营销售单位对接的,就是市场运营部。</p>
而跟非国营销售单位对接的,是销售部。</p>
这也算是分工明确了。</p>
另外,红光机械厂的保卫科跟运输科,这两个科的人员工资,以后通通都归出版社的财务负责。</p>
但是,出版社可以随意调动这两个科的人员,来为自己进行运输服务。</p>
由于这个运输服务,主要是销售部来使用,所以理论上,销售部主任李有福,也可以调动这两个部门的人员。</p>
只是每次调动都需要写报告,还要经过总经理,也就是曹志强签字同意才行。</p>
如果总经理有事不在,那就要经过社长周怀恩亲笔签字才行。</p>
要是周怀恩也有事不在,无法签字,牛淑芬签字同样可以。</p>
换言之,在整个红光出版社里,真正能下令调动运输科跟保卫科的,其实只有曹志强、周怀恩、牛淑芬这三个人。</p>
至于销售部主任李有福,只有申请权,没有调动权。</p>
其实,销售部每个月负责交钱,再由出版社财务给销售部员工发工资的套路,也是跟机械厂学的。</p>
因为现在呢,红光机械厂的保卫科跟运输科,这里面的人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实际都是由红光出版社来负责的。</p>
但是,给运输科跟保卫科发钱的部门,却不是红光出版社,而是依旧由红光机械厂的财务来发放。</p>
这就是要表明,运输科跟保卫科依旧是红光机械厂的,不是你红光出版社的。</p>
同样道理,销售部每个月要定期给红光出版社的财务,上缴下属员工的工资跟福利奖金钱,然后再由出版社的财务,给销售部的员工发工资跟奖金。</p>
这也表明,哪怕销售部是独立运营,可他们手下的员工,依旧是归出版社管。</p>
这么做,不是不信任李有福,而是为了以防万一。</p>
销售部本来就有很大独立性了,要是连给手下发钱也自己说了算,那出版社可就真成冤大头了。</p>
说白了,红光出版社,可以给李有福当靠山,为他遮风挡雨,帮他赚钱。</p>
但李有福以及他的手下人,也得听出版社的管辖跟调遣,不能只要好处不讲贡献。</p>
另外,销售部的人,比如李有福,也可以对出版社提出建议。</p>
比如发现市面上什么类型的书比较好卖,我们自己也搞个类似作品拿去卖之类。</p>
但不能打着出版社的名号,私自印刷产品出去卖,这是坚决杜绝的。</p>
还有,既然加入了出版社,那就只能售卖出版社让你卖的东西,不能借着销售部的名义,卖一些跟出版社无关的产品。</p>
当然了,销售部主任,也属于出版社的骨干了,以后出版社开例会,销售部的主任跟副主任,是有权参加的,并且也有权提出建议。</p>
总而言之,李有福成为销售部主任后,就一跃成为出版社的骨干成员了。</p>
且在某种程度上讲,李有福还是权力最大的一个外人。</p>
为了争分夺秒赚钱钱。</p>
曹志强在初步确立了规矩,并且用出版社的名义,分别跟李有福等人签了用工合同之后,大家干脆就一起在出版社开了个会。</p>
开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卖最多的货。</p>
具体怎么卖货,曹志强不管,他只问李有福,如果能提供足够的车辆跟押运人员,还是先给货后付款的话,他能在多少时间卖多少货。</p>
李有福算了又算,最后给出一个保守数字。</p>
这个数字就是,在十五天内,把仓库清空!</p>
好家伙,曹志强当初可是印刷了一百万套。</p>
就算现在已经卖出去了三十八万多套,也还有近六十二万套!</p>
十五天的时间,吃下六十多万套图书,这绝对是大手笔了。</p>
就这,还是保守数字。</p>
既然李有福这么有信心,还夸下海口,那曹志强当然乐意让对方试一试。</p>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怕他赚了钱后拿钱跑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