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揭竿而起第300章议和崇祯皇帝看着入宫求见的大明首辅温体仁。</p>
“议和!”</p>
崇祯皇帝立刻大怒道:“这就是你这个大明首辅,解决黄衣贼的办法。</p>
议和,我们大明怎么可能和反贼议和。”</p>
温体仁在来时的路上,已经想好说服崇祯皇帝的办法。</p>
他看到崇祯皇帝发火,立刻跪下。</p>
“圣上,老臣也是为大明着想。</p>
我们和黄衣贼议和。</p>
反贼苏河,他就是一届农民出身。</p>
如果他的目的是高官厚禄,我们就给他许诺高官厚禄。</p>
苏河真的接受议和,我们就能以大义的名义,挑拨离间苏河和他的手下。</p>
到时候大明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解决苏河这个隐患。</p>
黄衣贼拒绝议和,议和也需要两方消耗很久的时间,才能把这个问题谈妥。</p>
我们通过议和,直接拖延黄衣贼攻城的时间。</p>
黄衣贼劳师远征,后勤补充必然会非常漫长。</p>
一旦时间拖得太久,黄衣贼暴露出后勤的问题。</p>
我们就能派大军出城,彻底击溃黄衣贼。</p>
用议和拖延时间,也能让刚招募到城墙的青壮,熟悉城墙上各项武器的使用。</p>
让这些守城的青壮,多一些训练的时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p>
崇祯皇帝听到温体仁,罗列的这几个条件。</p>
哪怕是无法和黄衣贼达成议和条件,那也能拖延黄衣贼的攻城时间。</p>
南方的勤王兵马,还没有到达京师。</p>
如果能等到南方的勤王兵马,到时候内外夹击,这已经是大明击溃黄衣贼的唯一办法。</p>
对于城内的明军,崇祯皇帝只希望他们能守住京城。</p>
至于出城反击黄衣贼,他已经不对京城的明军抱有希望。</p>
黄衣贼没有合围京城之前,他派兵想要收复昌平和通州,这两个京城重要的附属城池。</p>
两支派出去的强兵,无一例外都失败了。</p>
从那时开始,崇祯皇帝就对明军的战斗力很失望。</p>
温体仁跪在地上,等待了许久。</p>
他才听到崇祯皇帝的旨意。</p>
“温爱卿,那你去试试吧!”</p>
温体仁顿时一惊,让他去黄衣贼营地当使者,这实在是太危险了。</p>
他抬头刚想推迟,看到崇祯皇帝血红色的眼睛。</p>
温体仁顿时觉得浑身一激灵,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脑门。</p>
他立刻俯首在地,叩谢皇恩。</p>
“老臣遵旨,老臣绝不会有辱国格。</p>
宁可死在黄衣贼的营地,也要为大明争取利益。”</p>
崇祯皇帝这才淡淡的说道:“温爱卿有这个觉悟就好,那你就写一份大明与黄衣贼的议和文书。”</p>
温体仁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他开始写议和文书。</p>
写的过程中,还不断观察崇祯皇帝的表情。</p>
崇祯皇帝露出愤怒的表情,他立刻修改条款,书写对大明极为有利的条款。</p>
最后议和文书写出来,任何人看上去,那都觉得大明已经获得胜利。</p>
崇祯皇帝非常满意,让温体仁带着议和文书,去与黄衣贼商谈议和的事情。</p>
黄衣贼答应这些条款,他也勉强能与黄衣贼达成议和条件。</p>
温体仁来到南城墙,他被明军从城墙上用吊篮吊下去。</p>
………………………………</p>
4333年,五月十六日。</p>
苏河正在中军大帐里面,阅读苏熊派人送过来的军报。</p>
南方战场打得非常不错。</p>
湖广、江西、福建这些地方,大部分城池都被拿下。</p>
苏熊与第二军和第五军,他们在九江会师,已经截断长江,很快就会拿下九江。</p>
九江城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明已经掌握水泥的制造。</p>
水泥制造技术太简单,这种技术泄露,苏河也不意外。</p>
苏河不认为明军依靠水泥,就能守住南直隶和浙江地区。</p>
只是增加了南方战场的攻城难度。</p>
战争打的终究是人,明军这种腐朽的军队,就是拿着先进的步枪打仗,他们也会一败涂地。</p>
秦军装备的武器,完全碾压明军,根本就不是水泥这种东西可以弥补差距。</p>
苏熊这份军报,唯一让他有些诧异的情况,就是衡州的桂王向他们投降。</p>
这是唯一向他们投降的大明藩王,需要好好宣传这件事。</p>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代表着大明藩王都认为大明气数已尽。</p>
警卫团通报,副总参谋长王世元有事求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