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专家团队调查的过程很顺利。</p>
宋文杰拿着资料汇报道:“魏相,济宁府水库不出我所料,质量合格。</p>
只是蒸汽机水闸那里有些小问题,简单整改就好。”</p>
魏时鸣和李元正走在济宁府的黄河大堤上。</p>
他们已经调查完济宁府水库,水库的质量很不错,两人心情都很好。</p>
按照现在的情况,他们能很快调查完黄河大堤。</p>
迎接皇帝苏河,亲自主导黄河改道工程。</p>
魏时鸣笑着说道:“济宁府就是原先的济宁州。</p>
内阁花费数年时间调查,去年调查结束,上报皇帝批准。</p>
全国各地的州,全部改为府。</p>
这一手段,其中一大目的就是加强巡抚的权威,同时削弱大府知府的地位。</p>
在拆分大府之前,开封府、济南府这些大府,在他们当地的权威太强,知府的权威有时候比巡抚还大。</p>
咱们大华王朝的巡抚,那是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不像大明朝那样,只是时间不定的派遣官职。</p>
各地巡抚上疏,再加上朝廷有意削弱大府的影响。</p>
选择缩减各府的面积,对规模庞大的府进行拆分。”</p>
李元正听着魏时鸣侃侃而谈,有些消息他知道,却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内幕。</p>
他看到黄河大堤上,有一些人在扯着黑色的线。</p>
他们还在黄河大堤挖坑,立一些焦黑色的木杆。</p>
李元正好奇的问道:“魏大人,这些人是在做什么?”</p>
魏时鸣兴奋的说道:“他们是在架设有线电报线路,这是科学院新发明的技术。</p>
两地距离千里之外,通过有线电报就能直接沟通。</p>
济宁与京城距离这么远,我们这里发出的消息,几个呼吸之间,京城就能收到。”</p>
李元正惊讶的说道:“传递消息的速度,竟然会这么快。</p>
我们现在就能给京城发消息吗?</p>
朝廷为什么在黄河大堤上,建立一条有线电报线路。”</p>
魏时鸣听到李元正的问题,他简单的解释道:“我见到电报局的人员,向他了解关于有线电报的情况。</p>
他说京城前往山东的有线电报线路正在架设。</p>
再有几天时间,我们这里就能直接与京城取得联系。</p>
正是因为黄河工程,山东这里是第一批架设有线电报的地方。</p>
黄河大堤上架设有线电报线路,主要是为了加强各地沟通。</p>
黄河改道时出现问题,各地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及时应对。</p>
黄河改道之后,有线电报也有很大作用。</p>
上游发生洪水,消息可以及时传递到下游,这能避免很多灾难。”</p>
李元正听到魏时鸣的解释,他欣喜万分道:“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之前洪水的速度,那可比骑马快多了。</p>
换源app</p>
即使是上游发大洪水,下游还没有得到消息,洪峰就已经到达当地。</p>
有线电报出现之后,上游发洪水,下游有充足的时间应对。”</p>
他们正在聊着天,看到宋文杰一脸铁青的走过来。</p>
宋文杰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声音嘶哑的说道:“魏相,黄河大堤出极大的问题了。”</p>
魏时鸣和李元正看到宋文杰的表情,他们就知道这次出的问题小不了。</p>
魏时鸣连忙问道:“文杰,出了什么事情。”</p>
宋文杰指着前方说道:“魏相,电报总局的工人在黄河大堤上挖坑,准备埋下电线杆。</p>
这个工程对黄河大堤损伤极小,他们又带着皇帝陛下的旨意而来。</p>
谁都没有阻拦,让他们架设电线杆。</p>
他们在前方黄河河道转弯处挖坑,准备在混凝土堤坝上打孔,打出来的孔直接塌陷,里面不是混凝土,而是淤泥。”</p>
魏时鸣震惊的问道:“宋文杰,你没有看错,混凝土堤坝变成了淤泥,连正常的夯土河堤都不是。”</p>
黄河大堤有两种建造规范,水流较缓的地方,采用传统的夯土大堤。</p>
弯道等水流湍急的地方,采用混凝土大堤,防止水流侵袭黄河大堤。</p>
哪种建造规范,那都绝不会出现淤泥。</p>
用松散的淤泥堆砌黄河大堤,洪水一冲大堤就垮了。</p>
宋文杰语气焦急的说道理“魏相,地点就在前方,您一看就知道。”</p>
魏时鸣和李元正脸色焦急,他们跟着宋文杰,前去查看出问题的黄河大堤。</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