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缺人了(2 / 3)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2867 字 2024-02-2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五位总督选择把这件事捅出来,联名上奏请求朝廷解决这个问题。</p>

皇帝苏河读完之后,他就把电报扔在一边。</p>

这个问题很棘手,不是简简单单几项政策就能解决问题。</p>

大华帝国不能向藩属国那样,直接免费分配土地。</p>

老祖宗就传下来一句至理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p>

很多百姓都是苏河建立势力之初,统一贷款购买土地。</p>

例如四川陕甘地区的百姓。</p>

这个款项在当时,大部分成为军费,保障了当时的小团体财政不出现问题,让他们不会因为缺钱而分崩离析。</p>

很多百姓通过这几年的奋斗,已经把欠的贷款还完。</p>

不患寡而患不均,免除后来者的费用。</p>

前面那些贡献更多的百姓,要怎么处理?</p>

这件事情处理不好,会加剧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p>

农业税更不能免除,现在农业税已经远比不上商税。</p>

但农业税依然占据整个帝国税收的五分之一。</p>

突然之间没了五分之一的税收,大华帝国会出现财政危机。</p>

朝廷正在推进的重大工程,也只能无限延期。</p>

只是各地的水利工程,为之前的劣田,提供充足的水源,让它们通通变成良田,至少让农作物产量增加40%以上。</p>

水利工程非常简单,为什么各朝各代都没有大力推行,就是因为全面推行太浪费钱。</p>

没有充足的财政支持,像这种需要重资投入,见效缓慢的工程,都不会再出现。</p>

不患寡而患不均,给农民免费,商人免不免税?官员免不免税?贵族免不免税?</p>

他们的话语权与实力都在农民群体之上。</p>

免税的缝隙一开,这些人会想方设法,为自己人谋福利。</p>

皇帝苏河在世,还能压制住这些勋贵与文官。</p>

皇位传到子孙后代手中,皇权威势不在,这种事情必定会出现。</p>

皇帝苏河想着其他解决方案,他都没有想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p>

禁止移民前往藩属国,这个政策不可取。</p>

增强藩属国实力,让他们在海外稳稳扎下根基,这是大华帝国最重要的战略之一。</p>

海外的无主之地,汉人不争抢,那就会被其他人抢到手。</p>

藩属国也将会是大华帝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地。</p>

大华帝国有着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和庞大的市场,将会蜕变为工业国。</p>

如果让皇帝苏河做出选择,他也会选择扶持藩属国。</p>

因为海外总督府紧邻大华帝国本土。</p>

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大华帝国本土与海外总督府的联系会更加紧密。</p>

底层百姓分到土地,朝廷又取消人头税。</p>

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绝大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p>

这几年大华帝国不断爆发婴儿潮。</p>

这批孩子长大,必然会有很大部分人,分流到海外总督府。</p>

这个选择,只是让海外总督府,发展的速度慢一些。</p>

本来这些地方的定位,就是提供原材料与市场。</p>

几十年不发展,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p>

皇帝苏河立刻让周方志通知首相魏时鸣进宫面圣。</p>

关于这个事情,他想了解内阁的想法。</p>

首相魏时鸣急忙放下内阁的工作,来到皇帝苏河所在的乾清宫。</p>

他拜见皇帝苏河,被皇帝苏河赐座,他接过周方志公公递过来的电报。</p>

首相魏时鸣快速看完这份电报,又了解到皇帝苏河的想法。</p>

他思考片刻回答道:“陛下,朝廷无法提供与藩属国类似的政策,又不想限制移民。</p>

现在百姓就流失到藩属国,随着藩属国实力增长,在当地能稳定生存下去。</p>

原先观望的百姓,他们为了自己或是孩子的前途,必然会选择前往藩属国定居。</p>

微臣认为这只是移民潮的开端。</p>

内阁会做好预案,防止某一个产业,大量的从业人员移民到海外藩属国,导致产业崩溃。”</p>

首相先是说明内阁的应对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