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1 / 3)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3237 字 2023-08-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443章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

姜瓖自然知道起兵之后、需要第一时间跟大明主力形成南北夹击的重要性。

所以他当然会给大明方面留出时间准备,否则自己突然动手,大明那边还不知道,不来救他,那不成了找死。

他定在九月十七正式起兵,实则早在八月初六、刚萌发反心、并初步做好计划时,就已经秘密排心腹信使南下,跟大明方面沟通了。

姜瓖的信使在山西南部境内走得还比较低调隐秘,不敢飞驰张扬,毕竟潞州泽州怀庆还是满人将领控制的州府,很容易遭到盘查。小心谨慎七八天,才通过那几个府。

进入河南地界后,就没那么多顾虑了,姜瓖的信使很快见到了大明河南总督张煌言。

张煌言也非常重视,了解清楚情况后,立刻用官方的八百里加急往南京送,八月十八这天,就送到了南京朝廷。

姜瓖的信里,大致约定了一个起兵日期,就在九月十五前后。所以留给大明后方军队重新前出到河南、转入战时状态、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算是比较紧迫的。

好在大明平时在前线储存的武器弹药和军粮就够多,只是部队人员和平时期驻扎在后方,所以只要轻装行军就能直接投入战斗。

朱树人得到姜瓖的投奔信后,也没耽误时间,仅仅三天之内就做出了决策,包括调度哪些休整状态的明军立刻备战进入洛阳、开封前线。随后第一批十几万大军就动起来了。

调动的明军当然不止这十几万,这只是去洛阳、开封的兵力。

数十万明军主力,不可能都堆到一条战线上,否则“后勤惩罚/部队堆叠惩罚”太大。其他各路也可以保持压力,分散牵制清军兵力。

不过其他次要方向就没那么急迫,短时间内当然是先准备好的先往河南调。准备得慢的,再往其他方向填线。

也算天佑大明,大明这边做出调度后,朝中有一些大臣如史可法,便提醒朱树人,应该给姜瓖回信,给他信心,让他知道大明会支持他的,这样双方才能配合得更默契。后来连朱树人的幕僚顾炎武也这么劝

但朱树人却否了那些人的建议,分析道:

“不可以再回信了,连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阚泽在曹操面前辩解时,说‘背主做窃,岂可定期’?自古投敌只可觑便而行,否则一边急切不得下手,另一边却来接应,岂不暴露?

阚泽之言,虽是为黄盖矫饰,未必完全有理,但也可以酌情借鉴,取其可用。如今姜瓖反正在即,越是往后,他调兵的动静便越大,越容易引起周边满人将领镇守州府的警觉。

此前他毫无动静时,让信使到洛阳送信,尚且要东躲西藏,走上七八日才通过短短两个半府的距离。此番回去,敌人戒备更严,十天半个月能通过么?

如果要确保起兵前送到,那我们至少在起兵前半个月就要让信使渡过黄河,如果信使被抓了,鞑子也会提前半个月知道这一情报,并且充分准备,到时候反而可能设伏将计就计!

所以,我们不用给姜瓖回信,直接指望他到了日期直接起兵!反正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听说姜瓖起兵立刻就能接应!”

史可法闻言后,不由担心:“可是姜瓖信里,要求我们回信了,如果我们不回信,他不知道大明肯不肯支持他,能不能及时支持到他,他还敢起兵么?”

朱树人却笑了:“你想想,如果姜瓖要求了我们回信,我们却没回信,他会怎么想?难道他会认为,是大明不想支持他么?

不!他只会觉得,是他的信使被鞑子杀了!他的信也被鞑子截获了!如果事情已经泄露,那他就不得不反,哪怕没有我大明接应,也只能垂死挣扎,死中求活!

否则豪格都知道他要反了,还会留他活命?谋反这种事情是没法停下来也没有回头路的,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朱树人分析完后,也只能感叹,史可法顾炎武这类正人君子,对于谋反者的心态揣摩得还是太少了,一看就是谋反经验不足啊。

哪像他朱树人,说出来的话一听就知道是谋反专业户。

……

确定了不用给姜瓖回信后,事情的进展还真就少了一些风险。

因为随着姜瓖的起兵筹备,清军在晋南和河内的部队,还真有略有些警觉。

豪格原本也有打算进一步削弱绿营汉将的权力,双方本就处在容易擦枪走火的半紧张状态。

如果大明方面回信了,虽不能说信使一定会被清军截获,但危险肯定是巨大的。

但大明没有回信,洛阳的明军还丝毫没有露出备战的动向,这一切反而麻痹的清军,让清军以为姜瓖并不存在跟大明的勾结。

世上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提防没见到效果,自然会慢慢松懈。

加上有些人觉得,姜瓖前年送嫡子到北京“习满洲礼仪,以便朝廷量才取用”、实质上就是当人质,姜瓖也没有反抗,看来不至于突然铤而走险。

否则他留在北京城的儿子,岂不是要当场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