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
豪格知道,河北的归属,最终只是由一场大决战决定的,
所以到了这一步,他当然也能想明白,集中优势兵力、孤注一掷是最重要的。
而绝对不能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处处肥饶膏腴之地都想坚守,那样只会分散兵力,给明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且河北平原上,除了北京以外,其他城池实在是谈不上坚固,清军统治期间,也不重视城防修筑,
毕竟他大清以弓马得天下,钱粮财政又困难,谁耐烦学汉人那样下血本修城墙呢。
在豪格的收缩兵力之下,北直隶境内最南端的一个府,大名府,因为地理上本就过于往南深入,已成余赘,直接就被清军放弃了大半。
从大名府治所大名县,以及相邻的魏县为界,从这条线往南,清丰县、内黄县、浚县、滑县、濮阳、东明等六个大县,全部被放弃。
兵力全部收缩到大名、魏县附近。而北边原本沿着太行山部署的部队,也南下到大名、魏县、邯郸一线集结,最北的侧翼掩护部署,也不超过沙河、邢台。
这等于是放弃了对太行山的堵口,任由明军出入太行八陉中的南部数陉,进入河北平原——因为豪格很清楚,明军想进入河北平原决战,根本没必要舍近求远,从卫辉-大名一线直接沿着平原推进不好么?干嘛非得从地形崎岖的山西绕一圈、后勤运粮还费事?
于是,清军超过二十万大军的核心兵力,就集结在三五个县范围内的一小片预定战区,地跨北直隶大名府、广平府和山东省东昌府等三座州府的结合部。
豪格已经做好了计划,内心也有了预感,知道明清之间最后的国运决战,就会在这里发生。到了这一步,地盘已经不重要了。
魏县、大名、邯郸等所在,自古就是河北腹心。战国时,燕都蓟城就是后世的北京,也是后来幽州的治所。而魏县、大名、邯郸一带,战国时是赵国都城周边,也是后来冀州治所邺城的所在,南北朝时,邺城周边还多次成为北朝的国都。
可以说,在河北地区,除了北京城以外,就这一带最值得打一场决定性战役了。谁拥有了这片区域,谁就拥有了整个肥沃平坦的赵地。
对于清军来说,眼下这个季节决战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毕竟此前姜瓖为了怕缺粮,是九月过半才动手扯旗反正得,图的就是山西的秋粮能刚刚收割入库。
而凡事有利必有弊,世事无万全,姜瓖得到了秋粮入库之便,清军这边自然也能得到。
在明清战火重燃之初,河北地区的秋粮就已经收割入库了,只是各地的税赋征收工作还没开始,更别提调运了。
现在清军知道无力处处防守,必须收缩集中兵力,以清军之残暴,当然也不会跟百姓客气——
在豪格看来,内黄、滑县、东明、濮阳等地的百姓,已经不是他大清的百姓了,随着这片土地被丢给大明,上面的人民当然也会成为他大清的敌人!
还没来得及慢工细活的收税,这有什么要紧?直接抢啊!比收税快多了!
所以,在清军撤退之时,为了顺便解决数十万大军集结所需的军粮,豪格居然毫无人性地直接下令在上述放弃六县中、尤其是最南段肯定保不住的那两三个县,实施了彻底的烧杀抢掠!
原本收税或许也就是收几成,直接抢劫的话那就能全部抢光了,一粒粮食都不用给百姓留,能搜出多少就带走多少。
东明县和滑县,在清军退走的过程中,甚至直接惨遭了三日不封刀的待遇,把能抢劫的都尽量快抢劫完,然后赶紧运走逃跑。
剩下稍北边几个县,倒是没有直接大屠杀,但抢走能抢的民间秋粮,肯定是必须的,遇到有百姓不想被抢走活命粮,出来反抗,才会遭到屠刀毫不留情地清洗。
清军如此暴虐,当然也不是没有后遗症,首先就是连清军中的部分绿营都出现了哗变,毕竟绿营当中有一些士兵就是籍贯在大名府本地的,清军集结兵力时把他们家乡都烧杀掳掠了,难免会激起反抗之心。
所以虽然给数十万大军筹到了粮食,但清军内耗也折损了至少数千兵力——
大约两千多大名府籍贯的绿营兵陆续反叛跟清军火并,打不过就逃,往南去投大明。而清军为了弹压这些零零散散的兵变,也战死了大约数百人。一正一反加起来也损失了有三千兵力。
而那部分哗变的绿营兵南叛,也会第一时间给大明官军带去清军的动向。
天地良心,朱树人身在开封远程督战,并没有直接坐镇一线指挥,毕竟他已经是大都督、王爷,冒险的事情还是要少做。而身在开封的他,一开始也没想到豪格会这么变态,直接实施焦土搜刮抵抗。
所以明军最初的推进还是比较谨慎的,唯恐清军大踏步后退是为了拉扯明军脱节、然后在河北平原上进行什么大范围迂回包抄的诡计。
直到此刻,听说清军如此坚壁清野烧杀掳掠,明显不可能在沿途设伏,而且河北百姓也风起云涌,纷纷起来响应大明,朱树人才下令曹变蛟、黄得功和刘国能全部加急北进。
同时,他也不及请示朝廷,就让张煌言从开封北上,负责一线督师。他私下里表示,会慢慢跟南京内阁走程序,临时给张煌言加封北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相当于同时兼着河南河北的总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