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水才情(2 / 3)

蜀山悬剑传 大明终始 1004 字 2022-12-1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说到这里,太傅停了下来,指着堂前庭院里的一个巨石道:“这就是厅山,正所谓:‘厅前掇山,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厅堂之前叠造的假山,可把它像屏风一样立在堂前。讲究与树木的搭配映衬,或在山上种植垂坠下来的藤萝,营造幽深的意境。厅山要有玲珑的石趣,不要直挺挺地立在堂前。”

走近一看,一块海青色的漂亮巨石横卧在雕有海浪波纹的石座上。巨石上有武曌皇帝的题字:“宝图”。这块山石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就像立在当院的一面屏风。

太傅道:“此石经自然风化,通体千孔百穴,形像灵芝,又像元宝,嶙峋瘦透,堪称奇石,是一块难得的做石山的好石头。隋炀帝细观此石,‘昂首而俯,足跋而敛,濯之色而青,叩之声而悦’,越看越喜欢。欲将此石搬回东都洛阳行宫收藏。然此石超重,无法起运。

隋炀帝不惜花费重金,雇了数百人,通过京杭大运河,艰难地将其从太湖运至洛阳虎牢关附近。正当隋炀帝准备一鼓作气,将此石运回他的行宫时,宇文化及在扬州造反将其杀害。这块巨石遂被弃在路旁。洛阳乡民认为此石不吉利,称其为“败家石”,从此无人问津。

到了高宗一朝,高宗皇帝从泰山封禅回来,天后武曌在虎牢关时看到了这块奇异的大青石,就问武三思:“这块奇石,为何弃置路旁?”武三思很会揣度天后的心思,见她看上了这块山石,就说:“这是在太湖发现的一块灵石,他想运回洛阳,但是这块灵石知道隋炀帝天数已尽,就蹲在虎牢关不走了。”

天后武曌听说山石有灵,只有天命所在之人才配享用,就传下懿旨,叫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用香火参拜,将此石运回洛阳。

那时候,洛阳紫微城的院墙已经修好,巨石太大,只有拆门才能运入。高宗皇帝知道此事后,认为败家石本就是不祥之物,要是再破“门“而入,就更不吉利了。于是,命人将其投入洛水。高宗皇帝不喜欢此石,天后武曌不敢违拗,但是看着这块灵石被扔入洛水,甚不甘心。

后来,唐睿宗垂拱三年,武曌下诏拆除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明堂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