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当年传我兵法时,正赶上大唐开疆拓土我急于出师,扬名立万,遂与师门拜别
下山时,师父曾告诫我:我离兵法大成,尚差一步唯有将兵法印入骨髓,日常行事夕惕若厉,戒慎恐惧方能逢凶化吉,有始有终
但我征战沙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节度四镇,荣威无以复加逐渐自诩傲慢,对师父的告诫不以为然不懂韬光养晦,一味乾刚
从此兵法再无精进,始终没有突破最后一重境界
直到被李林甫等人构陷,深陷囹圄,和你一样,在深牢大狱中方才参透兵法真义
数年牢狱之灾,日日感念师恩,汗颜惭愧,悔之晚矣”
说到此处,王忠嗣感慨万千,道:“在正式传你兵法之前,我之所以啰啰嗦嗦唠叨半天,就是希望你起步夯固,定静妙慧,早日参悟兵法真谛而不要象我们一样,虽纵横天下,却死于刀笔小吏、奸佞宵小之手
身为兵家弟子,本就杀戮业报,罪孽深重若没有高绝智慧,必然不得善终,切记切记!”
白复凛然,用心铭记
王忠嗣道:“荀子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人生在世,要不要争?如果争,如何争?争到何种地步?这就是兵法穴眼所在
兵家出自道家,与其一脉相承诸多兵家道法,与道门如出一辙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兵家看来,争战的目的,不在于击败对手,而在于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让己方最大限度获利战争不是杀戮,而是保全
我大唐今日诸将皆在战场上求胜利,古之名将却在战场外求胜利这就是猛将和兵家的差别
学兵法,先要从兵圣孙子学起《孙子》乃百代谈兵之祖太宗皇帝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而《孙子》之要义就在于:“明仁义,使机权”六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