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彻夜长谈(2 / 3)

蜀山悬剑传 大明终始 1314 字 2022-12-1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任何决策,要站在史册之高度,经得起后人品评。”

白复虎躯为之一振,挺拔嵴梁,仔细聆听。

李光弼道:“史思明暴虐残忍,已失民心。只要我们不犯大错,剿灭叛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大唐的危局,不在棋盘之内,而在棋盘之外。”

白复道:“大帅,此话怎讲?”

李光弼道:“师弟,你精通医理,应明白癣疥之疾变成腹心大患的道理。

士卒身中箭疮,倘若久溃未愈,要其性命的往往不是箭疮本身,而是身体其他疾病。

安史之乱,就好比大唐脓肿的箭疮,久拖不决,引发出一系列内政外交问题:

大唐强盛时,朝政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在与四邻小邦的实力对比中占尽优势。

相比之下,四邻诸国因礼制尚不健全,内斗不止,灾害频仍,彼此间冲突不断而处于劣势。

统一、强盛的大唐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一个深陷内乱而不能自拔的对手;如果唐廷有意,还能强迫对方束手称臣,成为大唐的藩属国、朝贡效忠。

反之,一个四分五裂的大唐会发现自己很难让四邻俯首帖耳。

一旦处于弱势地位,大唐就不得不放弃让藩属国称臣,转而以屈辱的姿态与颇具威胁的番邦打交道。否则,他们就会联手出击,攻城略地,烧杀抢掠。

自从安禄山叛乱后,大唐的实力仍不可小觑,但已不再是天下唯一的霸主。

辽东的渤海国、新罗、扶桑,北方草原的突厥余部、西北的回纥、西南的吐蕃、南诏对大唐一直虎视眈眈,敌对竞争愈演愈烈。

他们不再向大唐朝贡,不再听命于大唐,甚至公开与大唐为敌。

他们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安史之乱迟迟不能平定,除了跟节度使养寇自重外,很大程度上跟他们在背后扇风点火、推波助澜有关。

他们不仅为叛军提供武器、粮饷和军辎,还派出不少人马,以叛军身份,直接加入战斗。借此锻炼其军队,培养其将领,拖延唐军平叛的时间。

吐蕃等西域诸国更是趁火打劫,借机侵吞大唐疆土,扩大自身势力范围,削弱大唐对西域的经略。”

形势如此严峻,如履霜坚冰至。白复问道:“这盘大棋,该如何弈棋,方能决胜千里?”

李光弼凝视烛火,低声道:“矛盾盘根错节,要想抽丝剥茧,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又在于至高权力的稳定。

如今,太上皇虽然退位,但影响力不容小觑。元老门阀、世家大族势力依然遍布朝野。陛下得位不正,诸亲王仍有角逐之力。

成王李俶虽被立为太子,但后宫对陛下颇多干预,随时可能出现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