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水仙子·乐闲》张可久〔元代〕
……
(ps:今天为上一章补充了几百字,为以后剧情的发展做些铺垫。)
白复心如冰清,灵台澄澈,竟无半点杂念,对外间的厮杀声充耳不闻,完全不去想到这场激战是胜是败,谁生谁死。
几个回合观察下来,白复更觉金刚伏魔大阵不简单。
十三名棍僧是按一定的方位结成大阵,其站位颇有讲究,既有五行相生相克之意,又有七十二星宿遍布诸天之象。
在金刚伏魔圈激荡的罡气之下,场域内还隐藏着一种前所未见的力量。
白复窍穴内的剑灵初成,自发觉知出这种力量。
伏魔圈内漫天飞舞的熟铜棍、双节棍,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是遵循着某种轨迹飞行。洄旋数圈的熟铜棍、双节棍,棍身隐现蓝色光焰,时不时劈啪作响。
白复断定金刚伏魔圈的神秘力量,跟熟铜棍的此起彼伏,交错洄旋的飞行轨迹有关。
十三名棍僧将熟铜棍、双节棍投掷出去,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命中自己,而是让棍棒相互碰撞激荡,让熟铜不断摩擦伏魔圈汹涌的罡气,从而生出新的强悍力量!
……
见到棍僧手上的麂皮手套,白复心念一动:“他们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装束?”
再细心观察,这些棍僧在投掷和揽接棍棒时,都是腾身而起,双脚均会离地。反之,只要他们站立地面,绝不手持熟铜棍和双节棍。
“莫非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白复眉头一皱。
眨眼之间,白复计上心来。
一名棍僧腾空而起,凌空一抄,将熟铜棍揽在手中,正要以某种手法投掷出去。
白复手指一弹,一枚鹅卵石激射而出,正中这名棍僧的膝盖下方。这么棍僧只觉腿一软,不由自主跌落下来。
事起仓促,这名棍僧落地时本能抓着熟铜棍。
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只听一声霹雳,这么棍僧如被雷击,浑身颤抖,软绵绵地倒下,口吐白沫。
白复狂喜。他终于知道金刚伏魔阵终极的奥秘。
如同自己在对马岛海战中击伤玄武龟蛇一样,金刚伏魔阵的力量也是逆天之力。
只不过,自己斩向玄武龟蛇那一刀,是利用海面雷电风暴,向上天借来的天谴之力。既凶险万分,也带着几分侥幸。
而金刚伏魔阵则不然。
金刚伏魔阵的设计极其巧妙,乃是偷窥天道之作。
它利用棍僧站位、地势高地、星宿方位、对决双方的罡气等因素,在场域内形成雷电之势,如同天上孕育霹雳的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