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与虎谋皮(2 / 3)

蜀山悬剑传 大明终始 1395 字 2022-12-1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起初,很多朝臣对安禄山谋逆的意图都有所察觉,可见李隆基如此宠信安禄山,便没人敢讲。

即便是安禄山的罪状昭然若揭时,李隆基还对重臣说:‘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籍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

(朕对安禄山推心置腹,料他必不会心生异志。东北的奚和契丹,全是靠他镇守遏制的。朕可以当他的保人,你们无须担忧!)

等到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传回长安,李隆基颜面扫地。

此刻的李隆基迫切希望用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挽回他的颜面。他一心只想着光复洛阳,生擒安禄山,彻底洗刷这个逆贼带给他的耻辱。

所以,只要是有利于收复洛阳,活捉安禄山的情报,李隆基都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杨国忠最善于察言观色,正是摸透了李隆基的心思,才大胆捏造了这份假情报。”

白复问道:“既然这份假情报漏洞百出,太子和众朝臣为何不劝说玄宗?”

李辅国冷笑一声,道:“劝说有用吗?

哥舒翰接到东征的诏书后,连夜起草了一道奏疏,奏报李隆基,陕郡兵力薄弱乃安禄山设下的圈套:

‘叛军千里而来,利在速战速决;唐军据险而守,利在久战。叛军残暴,久之必失人心,兵力也会萎缩,迟早会生内乱。唐军只要静观其变,届时乘虚而入,定能不战而生擒安禄山。

此外,向各道征调的勤王军队尚未集结,应再等一段时间。’

就在哥舒翰呈上奏疏的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向李隆基奏报:‘朔方军正计划北上,直捣范阳,俘虏叛军的妻儿老小作为人质,招降叛军。届时,叛军必定会从内部崩溃。’

在这份奏折中,郭、李两帅也反复强调驻守潼关的唐军千万不可轻易出击。只要利用潼关天险,坚守阵地,拖住叛军即可。

这两份来自前线的奏疏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应对叛军的最优策略——坚守潼关。

李隆基下令哥舒翰出关东征后,太子跪在殿前磕头苦劝,头破血流,也无法让李隆基收回成命。

不得已,太子只能将庆王李琮下毒安禄山之事告知李隆基。没想到李隆基勃然大怒,认为太子未经自己允许,就干出如此有失体统之事,其罪当诛。

老奴见势不妙,强行将太子拉了出去。若再强行劝谏,恐怕李隆基当场将太子废黜。

再后来,你都知道了,灵宝大败、潼关失守,李隆基不得不像丧家犬一样,带着皇子皇孙,逃往巴蜀……

如果当时李隆基能虚心纳谏,坚守潼关,后面之事注定全盘改写。

只可惜……”

李辅国对玄宗的不屑、憎恨之情溢于言表。

白复步步紧逼,问道:“所以你就认为应该尽早让玄宗退位,让太子继位?马嵬坡哗变,也是你在暗中策划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