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长相甜美,举止优雅,风度迷人,口才好,专业知识也非常深厚。
几年后她就脱颖而出,成了全世界闻名的调查记者。
这些都是柳侠惠记得的发生在后世的事情,没想在他穿越后竟然在中国遇见了她。
很显然,她的生活轨迹有了变化,她并没有继续去陪伴辞职后的尼克松,而是提前进入了新闻界。
“你好,柳先生,很高兴见到你。”戴安向他伸出手来,并通过翻译说道。
“Thank you, Ms Sawyer. Nice to meet you, too.”柳侠惠不卑不亢地答道。
戴安的眼睛突然睁大了:“Wow, you speak English!”
她的声音里透着惊喜。
对于这次采访,中方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因为翻译问题发生了争执,中方拒绝了哥方的翻译,坚持派出自己的翻译。
戴安这还是第一次在共产党国家采访,对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
因为她听同事们说过,中方的翻译事后会将采访的全部内容向上司汇报,有时甚至会替被采访人回答问题。
在这种公然的监视和干预下,被采访的人是无法说出真心话的。
这种事作为美国人她是无法理解的,但这是在中国,她对此也毫无办法。
没想到这位神奇的柳先生,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竟然会说流利的英语!
她有了一种预感,这一次肯定能采访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了!
柳侠惠请戴安和李副主任坐在一个新买的沙发上,他和爸爸妈妈坐在另一个沙发上。随同戴安来的技师架好摄影机和音响设备,采访开始了。
柳俊杰和黄玉琴也懂一些英语,不过远没有达到能和外国人进行日常对话的程度。
他们坐在儿子的两旁,不时地微笑着点头。
穿越后,柳侠惠已经好几次跟他们提过,自己会说英语,是自学的。
他们当时听了,都没往心里去。
毕竟在这个年代,能用上英语的机会实在是太稀少了。
天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的宝贝儿子不断地给他们带来惊喜,这一次竟然打破了100米短跑的世界纪录!
相比起来,能说几句英语已经不是很稀奇的事情了。
看到柳侠惠跟对面那个金发蓝眼睛的美国女记者侃侃而谈,作为父母的他们心里感到了由衷的自豪。
在场最为尴尬的是那个省革委会的李副主任。
他一句话也听不懂,当然也插不上话。
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那个省外事办派来的翻译也不好受,按照上级指示他必须把谈话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
平时他给领导当翻译时,领导说话都是一板一眼的,非常缓慢,他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戴安和柳侠惠见面后却像老朋友那样聊天,他们说话的速度太快了,他记了上句丢了下句,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了。
在戴安女士看来,采访进行的很顺利,也很愉快。
她问了很多有关柳侠惠的家庭和个人方面的问题,他都一一做了解答。
她也问了一些稍微尖锐的涉及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他知道不能说实话,但是又不愿意打官腔,就用一些俏皮话遮掩了过去,甚至还借力打力,轻松地将几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扔回给她自己了。
戴安还从来没有采访过如此睿智的人,等她意识到自己被他耍了时,采访早就大大地超过了原来规定的时间,她也不好意思再重提那些话题了。
“柳侠惠先生,现在我提最后一个问题。”
戴安说道。
“你这一次打破100米和200米世界纪录时,用的是电子计时,而且在场还有国际田联的官员。我昨天与在美国的两位前世界纪录保持者通了电话,他们都拒绝相信你的成绩,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对此你怎么看?”
柳侠惠笑着答道:“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啊,我和他们比一场就行了。不管是他们来中国比,或者我去你们国家比,我都随时奉陪!”
“真的吗?你……你可以去美国参加比赛?”戴安再一次睁大了她那双漂亮迷人的眼睛。
“为什么不能?你们不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吗?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让我去哪里比赛都是可以的。”柳侠惠充满自信地回答道。
第二天的省报提到了这一次的采访,不过并没有把它放在显眼的位置,也没有登照片。
这个年代中国的电视机很少,普通老百姓几乎看不到电视节目。
他们虽然知道一个名叫柳侠惠的中国人打破了世界纪录,却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子。
上次报纸上登出来的照片是他在比赛现场冲刺时拍的,清晰度很差。
不过在美国,戴安的这次采访在哥伦比亚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引起了轰动。
节目被各家电视台争相转播,成了过去一年来全美国最受欢迎的采访节目。
柳侠惠此时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全美国的名人,知名度几乎可以和刚刚去世不久的功夫明星布鲁斯李相提并论了。
就连戴安女士自己也随之身价倍增,她一跃而成了哥伦比亚电视台的名牌主持人。
柳侠惠决定在家里多休息几天。
住在省委招待所虽然好,但是出入都有很多人盯着,他觉得不太自由。
他去爸爸的办公室给省田径队打电话,说自己感冒了,需要请3天的假。
自从他打破世界纪录后,田径队的领导已经把他当‘化外之人’了,根本就不敢来管他,哪怕再多请几天假也会照准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