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狂欢(3 / 3)

从头再来 老赵 4359 字 2023-08-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不时有人过来向成阿大敬酒,感谢他的盛情款待。

成阿大小声告诉地柳侠惠,说这些人都不简单。

上面有人跟他打了招呼,叫他不要怠慢了他们。

柳侠惠知道,这个打招呼的人八成是王洪文了。

因为在后世的一份揭批四人帮的材料上提到过,说王在上海曾经跟几个样板戏里的女演员们‘鬼混’过。

他甚至还知道其中的一个女演员的名字,她就是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饰演苦大仇深的猎户女儿的戚桂芳。

说起戚桂芳,那可真是一个猛人儿啊。

文革结束后,她因为跟四人帮的关系较深而在剧团内部受到了批判,虽然没有被禁演,却很不得志。

她竟然一不做二不休,趁出国访问演出的机会带领整个剧团三十多人集体叛逃到美国去了。

戚桂芳今天也在。

她看起来二十五六岁(实际年龄应该更大一些),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脸蛋儿,浑身肉乎乎的,显得很结实很健康。

她的长相一般,身材也欠苗条,可是她的嗓音特别洪亮,武功更是出奇的好。

她在《智取威虎山》的最后一场中的武打更是精彩绝伦,堪称世纪经典。

此时的她正和另一个男演员各端着一杯茅台酒,在众目睽睽之下碰了杯,然后一仰脖子,全都喝了下去。

在场的人都为这两人鼓起掌来。

这时有人提议,光喝酒没有意思,大家可以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柳侠惠见了这人,不由得心中一乐。

这人不是‘忠义救国军’的参谋长刁得一吗?

《沙家浜》跟其他样板戏一样,正面人物过于公式化脸谱化,显得特别呆板。

但是刁得一这个反面角色却塑造得比较成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年之后,《沙家浜》中的那些著名唱段,也只有阿庆嫂和刁得一的‘斗智’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有好几个人开始响应‘刁得一’的提议。

他们还想出了游戏规则:大家围坐成一圈,按顺时针方向,每人表演一个节目。

对节目的要求是,必须生动有趣。

如果演得不好,就要罚酒一杯。

这个规则马上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于是游戏开始了。

他们一致决定从成阿大成主任开始,这也许是出于对他这个领导的尊重吧。

成阿大一点儿也不怯场,他居然要给大家唱《沙家浜》中胡司令的那一段‘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难怪这家伙能够飞黄腾达,他的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

要知道,《沙家浜》这出戏的主角们可都在下面坐着呢。

他刚一开口,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不是说他的嗓子有多好或者技巧有多高。

恰恰相反,他的嗓音并不好,演唱技巧更是谈不上。

但是,他确实唱出了一个黑道头子的那股子得意和霸道劲儿,就连演胡传魁的那个演员也对他伸出了大拇指。

柳侠惠心想:成阿大本人就是现实中的一个黑道头子,这一回大概是他的本色演出了。

成阿大唱完之后,像江湖人士那样对大家抱拳地说了一句:“各位见笑了!”

然后端起酒杯就一口干了。

下面立刻响起了一阵掌声,还有几个年轻人在喊:“成主任唱得好!”

“成主任再来一个!”

柳侠惠就坐在成阿大身旁,下一个就轮到他了。

这里的人当中只有他和成阿大不是专业演员,主持人‘刁得一’想放他一马,便对大家说道:“小柳同志随便来一个节目吧?不管好坏都不用罚酒了。大家看怎么样?”

观众们都笑着表示赞成。

可是,他们接下来就傻眼了。

柳侠惠站起身来给大家表演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杂技节目。

只见他拿起桌子上的空酒杯,一个一个地将它们抛向空中,然后逐个用手接住再继续抛。

渐渐地,空中的酒杯越来越多,竟然达到了十六个!

大家的眼睛都一眨不眨地盯着柳侠惠的双手和空中的那些酒杯,惊讶得不得了。

他们可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能看出来柳侠惠露的这一手比一般的杂技演员的水平可要高多了。

杂技演员用的是皮球,抛酒杯可比抛皮球要难多了。

即便是皮球,他们也从来没有见到有谁能够同时抛八个皮球,更别说是十六个了。

柳侠惠的表演赢得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他回到座位上以后,成阿大亲热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道:“柳老弟,真有你的!”

接下来其他人的表演也很精彩,有不少节目是两人合作的。

比如,阿庆嫂和刁得一唱的是昆曲《白蛇传》的选段,他们分别扮成了白娘子和许仙。

白娘子温柔多情,许仙憨厚羞涩,他们演得惟妙惟肖,别有一番风味儿。

杨子荣和郭建光表演的是京剧《三岔口》里的武打戏,很有看头。

戚桂芳表演的也是武打戏,是《打鱼杀家》里的一段。

她的功夫确实很棒,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受到了在座的行家们的一致好评。

这帮演员们平时都必须一本正经地演革命样板戏,阶级斗争政治挂帅不离口。

可能他们被压抑得太久了,今晚竟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在文革中被批判为封资修的毒草的老旧剧目,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演技,同时也抒发自己的激情。

他们好像暂时忘掉了谨慎,也忘掉了恐惧,把眼下的聚会当成了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狂欢了。

李湘君悄悄地走到柳侠惠的身后,拉了一下他的袖子。

最后一个表演的是她,可是她不知道自己该唱哪一首歌。

显然,在今天的这个场合,她平时唱的那些一本正经的革命歌曲是不受欢迎的。

这些观众都是资深艺术家,要是唱不好会让他们瞧不起的。

她问柳侠惠有什么建议。

柳侠惠马上想到了她在后世的春晚上跟相声演员蒋昆合作的那一段花鼓戏《刘海砍樵》。

只是此时的蒋昆还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呢。

他跟李湘君提起了《刘海砍樵》,说这出戏大家肯定会喜欢。

他自告奋勇地充当刘海一角,配合她的演出。

李湘君觉得这真是个好主意,这是她在地方剧团时排练过的一出戏,她随时可以演唱。

更为令她惊喜的是,小柳居然说他愿意扮演刘海。

于是她接受了他的建议,今晚就唱《刘海砍樵》吧。

柳侠惠四下里看了一下,发现了屋子的角落里放着一把扫帚,它正好可用来充当刘海的道具(一根挑柴用的扁担)。

他们趁别人表演时在一旁比划了一番,算是通过了初步的排练。

李湘君觉得效果不错,很满意。

于是1984年央视春晚上的那一幕划时代的精彩表演,差不多提前了十年在上海跟观众们见面了!

可惜的是,现场只有二十多个观众,没有人将这个珍贵的演出片段拍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