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小乐从马海涛和温倩拿回台湾各大黑帮的机密资料之后,马小乐、纪敏、陶龙、陶军四人因此对如今整个台湾省各大帮派的基本状况和也有了详细的了解了、、、整个台湾最大的三大帮派莫过于就是竹联帮、四海帮、天道盟三大帮派了。
竹联帮,是台湾著名也是国际性知名有组织性的广域黑社会团体,以台湾台北为主要据点。
主要活动在台湾中部以北,全岛自北至南以及中、美、欧、澳皆有其据点。
主要核心成员约2万人,一般认为包含准成员与关系合伙人,总成员数高达10万人。
与四海帮、天道盟被并称为台湾三大黑帮。
1953年左右,孙德培于中和乡(今永和市、中和市)成立中和帮。
之后在孙德培的带领下开始一连串的扩大地盘势力,两年内中和帮的活动势力扩及中和、板桥等地。
但是在1955年时,帮主孙德培在一次纠纷中杀死了一名少年,最后遭到逮捕入狱。
在其他帮派势力得知中和帮帮主遭逮捕的消息之后,随即不断瓜分其原有地盘,而中和帮内部也形成各派系互相恶斗,帮中干部潘世明于1955年率先出走组成万字帮;另一位干部湛洲吾也于1956年另组成三环帮。
后来中、永和一带剩下的大哥和元老赵宁为首,1956年6月召集帮众于中和乡竹林路(今隶永和市)举行“第三次大会”商量对策。
由赵宁宣布,因为帮主孙德培的入狱,为了尊重帮主以及表示平等,决定不设立帮主一职,并且将中和帮残余势力统整共同组织竹林联盟简称竹联帮。
传闻“竹林联盟”的命名是由名演员金滔所提。
最初的竹联帮一开始以动物名称作为区分,最早别分有狮、虎、豹、凤、鸭等5个支派联盟;又在动物名称前冠上颜色,区分辈分,而以后担任竹联帮总堂堂主的陈启礼,当时就是“鸭”的成员(这时候的竹联帮,只能算是联盟型态的组织)1959年、竹联帮在敌对的四海帮联合文山、三环等帮派大举围剿下沉寂一时。
直到1962年,当时台北地区最大势力的四海帮,面临遭到政府当局打压及强制解散的危机,这时竹联帮也趁机夺取四海帮的地盘。
随着1957年出走另组“南强联盟”的“旱鸭子”陈启礼,带领“青蛇”邓国沣等人的回笼、原“南海路帮”的“白狼”张安乐在1964年加入竹联帮以及1965年加入竹联的吴敦,加上1964年、干部成员的“杨站长”杨剑平,势出重整竹联帮,当时竹联帮成员就达500人以上,在杨剑平的领军下,经过多年南争北讨的日子,渐渐并吞其他帮派势力,而取得“天下第一帮”的名号,稳固了竹联帮日后的根基;陈启礼也在这次的扩张行动中崭露头角,在1968年的“香港西餐厅”一战以寡击众,击退台北中山区在地帮众“牛埔帮”后从此打响名号。
1968年4月、在帮内杨姓大老授意下,由张安乐主持竹联帮在阳明山召开会议,将组织编制扩大,会中并规定日后各分支必需上缴“母金”。
1970年7月,竹联帮成员的陈仁因为萌生退意而叛帮盗领组织公款逃逸,并且申请警方保护。
这件事引起竹联帮内部大哥极为不满,而引来杀机。
竹联帮成员张如虹与其他两名,在警方面前杀伤陈仁,此事件在台北地区引起轩然大波,被视为幕后指使者的陈启礼随即也被逮捕入狱服刑6年,期间与学者李敖同监,而结识李敖。
1972年,在杨剑平与陈启礼相继被逮捕入狱后,竹联帮在慢慢崩坏的情况下,由数名大哥推举张安乐来重整竹联帮。
当时张安乐担任总护法,另外服刑中的陈启礼当时也被推举担任总堂主。
张安乐再次把组织重新改革与制度化,分支改编为8旗制,并扩编成虎、豹、龙、狮、熊、凤、狼、鸟等分支堂口。
在张安乐的带领之下让“新竹联”更有完善且精密的制度与稳固的基础,并且还提拔许多后辈,培养后辈成为独当一面的角色。
但是,竹联帮内部不断有派系间的斗争,其中分为新旧两股势力,旧派中属于竹联帮大老的周榕势力最为强大(周榕是中和帮时期的元老,亦是陈启礼的老大,在陈启礼入狱期间,周榕更被称为名誉领袖);周榕与张安乐的恶斗曾在元老“灰鸭”柳茂川的居间协调下一度和解,但是在1975年,发生了“长桥餐厅事件”使得张安乐对组织派系的恶斗感到失望,离开台湾远赴美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