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们能服气吗?肯定不服气啊!你说老子学识不够,策论不过关没法中举当举人,那也就认了,回去继续努力研究策论好了。可他喵的,老子也是满分啊!就因为前面有个同样满分的学长,老子居然就没法中举?而其他府的名额却白白浪费掉?能服气才是怪事!</p>
但却根本没法把其他府的名额拿给其他府的满分秀才使用,因为那些府的倒霉秀才是不可能愿意让自己府的举人名额给其他府的人占去了。</p>
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转移籍贯,可转移到什么府去却是个大问题。因为谁都不敢保证,本来自己在原籍里是坐二望一,前面那个家伙稍有差池,自己就是第一!而去到其他府说不定会突然冒出一个黑马,把有希望的自己直接给碾压了。</p>
这就使得,一旦准备开始举人试的时候,全省官道上那可是飞马塘报开始络绎不绝的,各个府各个县都会出现大票大票到处打听读书人情况的外地人。</p>
甚至读书人意外事故频繁的时节也是在这个时候,一场科举下来,有大票籍籍无名,谁都不认识的老乡一跃成为本地的举人,也有大票原本声名远赫的秀才,突然销声匿迹,从此再也不见了。</p>
看到信中说道自己在成为秀才后需要注意人身安全,以及看到信中所讲述的内容,张仲军无奈的叹口气:“妈蛋,这坑人坑得不成样了,从来就没听说过科举考试的名额,居然会限定住籍贯的。”</p>
不过想想朝廷只能掌控城市,格局上就限制了官员的数量,要是不固定各地的名额,恐怕有一天整个朝廷的重臣都是一地出来的乡党呢。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朝廷都不做更改,倒也是能明白朝廷的决心。</p>
张仲军又往下看,看到进士试,也就是殿试的考核内容,不由得发愣了一下。没有所谓的会试,因为进士试也就是殿试,不允许往届举人,也就是没考上进士的举人,参与殿试。</p>
所以历届殿试都只有十八行省的数百个举人参与,这么点人根本不用通过会试来刷减名额,直接进行殿试就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