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先看个究竟(2 / 3)

华夏一家 血沃中华 1022 字 2021-03-0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技术上得听老水工的,他们才是专家。

一路走来,赵晓兵看到,原来堰上的地基矗立着海碗口粗的巨木,都是用火烧过表皮做了碳化处理的呢。

巨木周围再砌筑上带有榫卯的石块,就牢牢地结合在一起锁住了褒水,让他按照人类的意图流淌了。

他很感叹,古人聪明哦,没有后世高科技手段同样能做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

他没有给大家讲任何豪言壮语,只是告诉现场的工匠们,他也在下面劳动,渠没修好,不走人。

第二天,《汉中小报》的头版就刊发了“苦干、巧干、加油干,渠没修好不走人”的铁桩堰采访报道,继续号召大家为农田水利出力,进一步给参战人员鼓劲。

中午,徐静送来消息:利州来信,朝廷的钦差已经出发,快到汉中来了。

赵晓兵让徐静给马文彬说,他答应了工匠不离开工地,就不会下去,钦差来了再说。

半月的辛勤劳动,水渠的雏形已经有了,弯弯曲曲地向东延伸着,但是还需要加宽,加深,修筑堰头拦水灌田呢。

朝清捏着锄头在边上说:“二哥给渠起个名嘛。”

他说:“就叫团结渠吧,这是大家共同努力修出来的,就叫团结渠了。”

跟着,他又跳下去继续劳动。

朝廷的钦差大臣丁大全到了兴元府上,竟然没见着赵晓兵出来迎接,心里很不爽。

他听了马文彬讲,赵晓兵在百姓面前承诺修渠,吃住在工地了。

他叫马文彬带路,立即去工地看个究竟。

赵晓兵见钦差直接到渠上,立刻停下手里的活儿,上前施礼,请治未及远迎之罪。

丁大全见到到浑身是泥的赵晓兵,深感意外。一个朝廷的四品大员不顾身份,脏兮兮地和下层人一起吃住、干活,就为了修个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