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卖报的艺术(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二十年代火车票对于普通百姓也是挺贵的,能坐得起火车的人,肯定不是穷苦人家,十有**也都是读书识字的“文化人”。</p>

比如文学家吴虞从北京去上海看望女儿,火车票一共花费了50块大洋,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两三个月的工资。若是按照现在的标准,普通工薪两三个月的工资足够参加一个欧洲或者美国的旅行团了,而在当时只这够从北京去上海的火车票。</p>

旧上海的火车站也不只一座,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自然是老北站。现如今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的那栋建筑,就是老北站的车站。乘坐沪宁线前往南京是要在这里坐车的,北站也是旧上海最繁华的火车站。</p>

沪杭铁路的起点则是上海南站,去杭州要在这里坐车,南站的繁华程度仅次于北站,后来淞沪会战当中,南站被日被人炸毁了。</p>

旧上海的西站则有两座,一座位于普陀区,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地铁中山公园站,在当时这两座都是小站,人流不多。</p>

陈强的目的地是老北站,那片区域属于旧上海租界外最繁华的地方。</p>

不过陈强是进不了车站里面的,甚至连车站前的广场都不能去,只能在火车站周边晃悠着卖报。</p>

因为这火车站里面有卖报的,火车站门前也有报摊,而且他们都是给火车站交了“管理费”的,说白了这是人家的地盘,陈强要是敢去卖报的话,会被赶出来不说,说不定还会挨顿揍。</p>

就如同是现在乘坐火车,在火车站内也有小卖部,在火车上也有推着小车卖餐饮的,高铁上还有专供的盒饭,这些外面的商贩是进不去的。你去高铁霸个座,人家未必敢拿你怎么样,可你要是敢私自在高铁上叫卖盒饭,乘警肯定逮你。</p>

于是乎陈强只能一路小跑着在火车站周围专用,专门找一些人多的地方吆喝。</p>

“卖报,卖报喽!”陈强在人群中吆喝着。</p>

“小瘪三,今天报纸上都有什么新鲜事?”一个穿长衫的男子问道。</p>

陈强对“小瘪三”这个称呼不以为意,若是能卖出去一份报纸,被叫“小瘪三”也无所谓。温饱都解决不了的人,只能丢掉尊严去填饱肚子。</p>

他看了看这名长衫男子,觉得对方应该是个会买报的人,于是问道:“先生,这里有东北中东铁路的新闻,您要看看么?”</p>

最近一段时间最火的新闻就是中东路事件,此时苏联刚刚和民国断交,苏联和东北军之间的火药味也是越来越浓,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所以各大报纸都会着重的报道这方面的新闻。</p>

陈强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他也是现看报纸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p>

那名长衫男子却摆了摆手:“不想看国内的事情,看了心烦,外国有什么新鲜事么?”</p>

“有啊,美国股市大涨。”陈强开口答道,这也是他刚刚从报纸上看来的。</p>

1929年的美国股市的确涨的很厉害,工业生产指数比1921年翻了一番。但这却是股市崩盘的前兆,用不了多久,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时代就要来临,到时候去帝国大厦楼顶跳楼都要排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