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贡献一份力量(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而且程登科当时除了是中央大学体育教授之外,更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的体育教官,本事就算是有军职的,他倡导体育为军事服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p>

然而程登科的主张,跟吴蕴瑞和袁敦礼却是大相径庭的。</p>

吴蕴瑞教授倡导的是实用体育主义,在未来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中国首要目标是赶走侵略者,那时候吴蕴瑞也认为体育是军事的基础,并不反对体育军事化,但吴蕴瑞也强调体育对于精神、体格和基本技巧方面的训练,是军事训练所不能取代的。</p>

而袁敦礼教授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家,他认为体育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体育运动应该结合教育,而不是军事。体育运动的推广,也应该从教育做起。</p>

实际上从他们的留学背景就能够猜出来,他们对于中国体育发展的主张,肯定是不一样的。</p>

吴蕴瑞和袁敦礼两人,都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他们受到的是美国体育文化的熏陶,所遇他们所做出来的那份体育教材大纲,更像是照搬美国的体育发展模式。</p>

程登科是德国留学回来的,他受到的是德国那种带有军事主义体育思想的熏陶,他的主张自然是学习德国体育的发展模式。</p>

然而到了南京高层的眼中,程登科的这种体育军事化的主张,自然要比美国那种体育发展模式要强的多。</p>

南京的大佬,现在正忙着打内战呢,这个时候能够为军事服务的事情,都是值得去发展的事情。至于美国那一套,花钱花时间不说,还见效慢,南京的大佬自然不感兴趣。</p>

除此之外,日本所采取的也是这种体育军事化的发展模式,而且比德国更加的军国化,然而日本却凭此成为了列强,有了日本这个例子,体育军事化在很多人眼中,就成为了一种强种强国的方向。</p>

吴蕴瑞和袁敦礼吵了半天,也没有什么结果。这就好像客户对产品不满意,程序员吵的再激烈也没办法。</p>

上边那些当官的摆明了不喜欢他们提出的体育教材大纲,而且也明确的表示,想要一个军事体育化的大纲,这让教材编辑办公室的教授们,产生了抵触的情绪。</p>

“既然教育部有明确的要求,咱们不如就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重新写一份大纲吧!”陈强开口劝道。</p>

“重新写?写什么?体育运动的当成是军事训练么?是不是以后跳高跳远的,都改成射击?扔铅球扔铁饼,都改成扔手榴弹?那还要体育教育干什么,都把学生拉去当兵的了!”袁敦礼第一个反对道。</p>

“是啊,我们搞了大半辈子的体育运动,可从来没扛过枪,让我搞一个体育军事化的大纲,我可搞不出来!”另一位教授开口说。</p>

“算了,谁愿意写谁写去,我是不会写这种教材大纲!”一位教授直接站起身来,甩手离开,像是撂挑子不干了!</p>

不得不说,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授都很牛叉,说撂挑子就撂挑子,说不干了就不干了。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直接拍拍屁股走人,这都不是什么新鲜事。</p>

见到有人带头离开,其他人也不做逗留,转眼之间,几位大学教授全都溜了,偌大的办公室里只剩下陈强一个人。</p>

陈强也是挺同情这些几位教授的,辛辛苦苦的搞出来一份体育教材大纲,被上面当官的一句话就给否了,几十天的努力就这么白费了,换成任何一个人,心中也会觉得不好受。</p>

若是放在未来,像是设计行业、文案策划之类的工作,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花费大量精力做出来的产品方案,老总一句“不行”就白做了,宝宝心里苦不说,还得加班加点重新再做一次。</p>

而这些大学教授就不同了,他们原本都有着各自的工作,要名望有名望、要收入有收入,根本不指望教材编辑办公室那点津贴生活,就算不能编体育教材,他们也都是国内知名的体育教授,编教材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