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倔强(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而且刚刚陈强的那一次试跳,也是有所保留的。</p>

背越式技术,运动员往往会使用弧线助跑技术,也就是在助跑的时候走一个J字型路线,而其他的跳高技术,使用的欧式直线助跑。</p>

1米70的高度,陈强还没有必要使用弧线助跑技术,他直接使用了直线助跑技术,目的也是不想过早的暴露背越式技术的特点。</p>

跳高的资格赛,因为陈强使用了新技术而短暂的停顿了几分钟,然后又继续进行。</p>

第二组的20位选手全都越过了1米70的高度,然后便是1米80。</p>

陈强又一次的选择了PASS,对于现在的陈强来说,能少跳一次就尽量的少跳一次,他要尽可能的隐藏背越式的技术要点。</p>

最终有三名运动员没能越过1米80的高度,止步在1米70。</p>

下一个高度是1米85,越过这个高度,就能晋级到决赛。</p>

这是晋级高度不能PASS,所以陈强又一次走上了赛场。</p>

与刚才不同的是,这一次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陈强,大家都想仔细的再看一遍,新的跳高技术是什么样子的。</p>

陈强依旧没有使用弧线助跑的技术,他跑了一条直线,来到横杆前,高高的跃起,然后又是那一套背越技术,轻松的越过了横杆,仰头、倒肩、展体、挺胸、收双腿,完成了整套动作后便落在了垫子上。</p>

1米85的高度,陈强完成的很轻松,又是一次成功,他也成功的晋级到了下午的决赛。</p>

……</p>

杰西-欧文斯和拉尔夫-梅特卡夫终于看清楚了陈强的动作。</p>

“陈强的动作真的很流畅,没有半点拖泥带水。看来他真的练习了很久,下午的跳高决赛,他应该也会使用这种新技术吧。”梅特卡夫开口点评道。</p>

“这种新技术应该不如俯卧式。”欧文斯突然开口说道。</p>

“为什么这么说?”梅特卡夫开口问。</p>

“陈强所使用的这种新技术,控制起跳时机是很重要的。由于是背对着横杆,一旦他起跳过早的话,身体就会过早的倒向横杆,这样就会造成起跳的失败。而若是起跳过晚的话,身体还没有达到最高点便会碰到横杆。现在的高度只是1米85,所以这种技术的缺点还没有表现出来,一旦到了两米左右的高度,到时候起跳的时机稍微有一点不对的话,试跳就会失败。”欧文斯开口解释道。</p>

“那么按照你的意思,只要起跳的时机刚刚好,就能解决这个技术缺点?”梅特卡夫开口问。</p>

欧文斯却是摇了摇头:“合适的起跳时机,哪有那么容易的!那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运气,特别是到了两米以上的高度,起跳点比最佳位置近了1厘米或者远了1厘米,都会错过最佳的起跳时机。而在真正的比赛当中,我们的身体不可能精确控制1厘米的误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