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另一边,陈强也在准备与阿德里安-奎斯特的比赛。</p>
陈强知道阿德里安-奎斯特是传奇网球运动员,而且是历史上获得澳网冠军最多的人。</p>
以未来网球的发展趋势,想要打破阿德里安-奎斯特的13个澳网冠军的纪录几乎是不可能的。未来网球的单打和双打已经被严格的区分开了,在大满贯冠军级别的选手当中,单打和双打是不兼容的,如果只靠单打或者双打的话,网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是不可能拿到13个澳网冠军的。(PS:纳达尔已经拿了12个法网男单冠军了,明年努努力,说不定能达到。)</p>
陈强也知道,在这个时代,澳网的冠军头衔算是比较水的。</p>
未来的四大满贯,澳网也是排在最后一个,但好歹是四大满贯级别的赛事,而且奖金也不少,所以没有球员会拒绝澳网的比赛。</p>
而在三十年代,由于交通、整体的比赛环境、比赛奖金以及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澳网几乎只是澳大利亚人自己的比赛,其他国家的球员很少会参加澳网。所以澳网的冠军,充其量也就是澳大利亚本土的冠军。</p>
放在未来的话,把澳大利亚球员聚集在一起,然后决出一个冠军来,实力比起那几位网球天王也要差了许多。</p>
原本澳大利亚是打算将澳网推广成为一项国际赛事,但是却恰好遇到了经济大萧条。在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和德国率先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在三十年代后期的澳网比赛中,有美国和德国的球员参赛,到了三十年代末,欧洲战云密布,澳网又变成了澳大利亚人自己的比赛,而在1941年到1945年,澳网还因为二战而停办了五年。</p>
在三十年代,美网都凑不齐128位参赛选手,澳大利亚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就更凑不齐这么多球员了,1938年的澳网,男单参赛选手只有四十多人,其中还包括了美国和德国选手。</p>
单打一共只有四十多个选手,双打的人就更少了,像是澳网这种比赛,基本上报名双打就是八强。这么算起来的话,阿德里安-奎斯特的10个澳网双打冠军,含金量其实并不高。</p>
总的来说。阿德里安-奎斯特虽然手握13个澳网冠军,听起来挺唬人的,但是考虑到那个时代的澳网水平也不怎么样,他这13个冠军的含金量,或许还不如未来ATP250级别比赛的含金量,毕竟ATP250级的比赛都有很多国际一流运动员参赛,而三十年代的澳网,基本上是澳大利亚人自己玩自己的。</p>
以澳大利亚那点人口,自己玩自己的还真的玩不出什么花样来。</p>
未来澳大利亚人的篮球挺厉害,靠的也是一大批在NBA打球的球员,如果只是那些澳大利亚本土联赛的球员,澳大利亚队还达不到欧洲二流水平。</p>
……</p>
美网的比赛,自从八强开始便来到了主会场,这里能容纳14000多名观众,即便是放在未来,也是顶级规模的赛场了。未来奥运会的网球主赛场,也就是能容纳一万人左右,很多还比不上这座主会场。</p>
一年一度的美国网球锦标赛,更是将所有纽约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森林山上的西边网球俱乐部,看台上座无虚席。</p>
那个时代毕竟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所以体育比赛成了纽约民众很重要的一项娱乐活动。当时的纽约也出现了很多职业的球队,比如布鲁克林道奇队、纽约巨人队、纽约洋基队、纽约游骑兵队,长岛黑鸟篮球队等等。</p>
这一场比赛是陈强对阵阿德里安-奎斯特,虽然两人都不是美国球员,但观众们却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只是希望看到一场精彩的比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