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许拙作,若是陛下想要,臣可双手奉上,开宗立派,末学不敢如此。”
李烨眼睛一亮,对着身旁小春子点点头。
后着跟着王阳明离去。
半日之后,王阳明手稿来到李烨手中。
果不其然,心学已成。
“要不要把这东西给孔夫子送去,让这两位圣人认识认识?”
李烨心中闪过这个念头,还是选择了放弃。
心学脱于儒学,但其中不乏释与道的颇多精华。
或者说,早在另一条历史线上的宋朝,三教合流就已经逐渐出现了,这东西要是被孔夫子看见,对方可能也会欣喜,但万一恰恰相反呢?
只怕孔夫子会带人跑去堵王阳明。
“算了,还是回头再研读吧。”
李烨将心学手稿放入阁中。
这时候,门外有脚步声快速靠近,李烨眉头微皱,小春子立刻跑出去了解情况。
“陛下,是边关急报!”
“哪处边关?!”
李烨坐直身子,表情肃然。
眼下的大夏,可谓三面开花。
也就是商业经沈万三之手振兴,军伍经诸葛亮之手也焕发出活力,才能这般打仗,要是早些年慈禧李镇当朝,恐怕就不是三面开花,而是三虎分夏。
“是酒泉关。”
小春子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李烨也长出了一口气。
酒泉关不像易城,不像国内城,它太近了。
之前为了安民众的心,李烨命人散布消息,北关大捷,他对此很有信心,不光是因为两名身经百战的统帅,这里的兵员也是三方最多的,不可能翻车。
“我方伤亡如何?”李烨问道。
“战报上说,在四万左右,不过匈奴的伤亡,在咱们的五倍之上!”小春子赶忙回答。
“四万……”
李烨抿着这个数字,长叹口气。
虽是一场大胜,可己方伤亡实在不小。
“陛下,另外燕王择日会率兵回京,同行者还有突厥大汗之子,阿史那苏尼。”
“此事交给孔尚书,命礼部择人恭迎十里。”
“是。”
……
苏尼曾经也是个有理想的少年,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普通人,而是突厥可汗之子,注定要成为草原之王,随着年岁见长,他走过的路越来越多,去过大元,去过大隋,去过大唐,悄然去过大汉,唯独没有来过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