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虽然发了话,沈氏却仍是跪地,迟迟不肯起身。
“起身!”杨铭沉声道。
听到这句话,沈氏才抽噎着站起来:“妾身失态,请殿下恕罪。”
杨铭淡淡道:“明日此时,来总管府取书,誊抄完毕原物交还。”
“是,妾身告退,”沈氏缓缓退了出去。
总管府的藏书,还是不少的,这些都是杨铭从大兴带来的,都是些基础书籍,而杨茵绛身边的,却是难得的典藏了。
杨铭吩咐暖冬凉夏,从书库中选出近百卷书籍,于第二天,让沈氏带人拉走。
而沈氏这一次来,又带了满满两车的礼物,杨铭大致瞅了两眼,看得出,对方这是打算下血本巴结他。
没有必要,我既然想用你,就不会收你这些东西。
于是杨铭令其拿走,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
沈氏无法形容自己眼下的心境,回家路上,仍仿佛做了一场大梦,给她一种完全不真实的感觉。
沈家是从她这条线傍上的总管府,所以她今后在沈家的地位更加无可动摇。
而她本来也就拎得清,在族内主事,一向都是一碗水端平,所以此番回去,她会让各房都将书卷誊抄一遍,遴选好学子弟,加用苦功,争取明天选拔之前,能出来一两个冒尖的。
江陵郡去年的三个名额,都是慕容三藏定的,两个给了萧氏,一个给了文氏,应该是赚了一笔。
兰陵萧氏将家族发展的重心,已经随着当年杨广就任杨州总管,而转移回了江南,留在江陵的,都是一些小旁支,毕竟江南才是萧家的大本营。
今年的三个名额,慕容三藏都给了文家,可惜文家上去的这三个,都被刷下来了,什么也没混着。
想被选为贡士,得靠关系,但想考中举人,那就要拿出真才实学了。
像房玄龄这样,有门路有才学的,才能冒出头,考中之后没有贵人扶持,终其一生也是碌碌无为。
而杨铭,无疑是就是一位贵人。
第二天,徐景在杨铭的授意下,领着十来个总管府卫士,去了西城的沈家。
整个沈家举族出来迎接。
徐景站在院中,扫视眼前黑压压的一片人,问道:
“谁是沈纶?”
人群中,一名青年愣了一下,赶忙上前行礼:
“小民便是沈纶。”
徐景上下瞄了此人一眼,道:“因乃嫂沈氏推荐,河东王令汝出任江陵县尉一职,明日赴任。”
说完,徐景转头便走了。
沈氏也愣在当场,不知所措,我没有举荐啊?
这时,反应过来的沈纶突然朝她跪下,痛哭道:“嫂嫂不计前嫌,肯在殿下面前保举,沈纶汗颜之至。”
沈氏赶忙上前扶他:“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今得殿下器重,你当好生做官,凡事三思,切勿令殿下失望。”
“弟弟晓得,必不负殿下盛恩,不负嫂嫂恩情,”沈纶哭诉道。
沈家时隔十年,家族中终于又有人出任江陵佐官。
而杨铭的这一下,化解了沈氏与其小叔沈纶多年的矛盾,自此,更令沈氏在族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这样一来,杨铭便成了沈氏最大的倚仗,也就获得了对方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