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孙策现在为什么会玩命的打山越,不就是四大家族跟他貌合神离嘛。
这种状态下,免不了要将矛盾转移出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庞统的自傲在作为寒门出身的徐庶看来,是底气十足的。
翌日,一大早,士子们就跑到了校场上查看榜单。
经过一个十位大儒的连夜批分,结果已经出来了。
前三甲分别是,荀恽的《观沧海》,周忠的《长河吟》,信心爆棚的杨德祖带来的作品《节游赋》只是第三而已,这就不能接受了,竟然比之前袁家诗会的结果还差。
黑幕!一定有黑幕!
杨修眼角抽动,整张脸因为充血而殷红。
可是当他看完了《观沧海》和《长河吟》后,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奈的摇头。
荀恽的《观沧海》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作者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好诗啊。
《长河吟》也不遑多让,从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一种人生态度,尽人事、顺天意、不强求、不妄为。
这两部作品,着实是压自己一头,输的不冤。
“想不到竟然是颍川荀家摘得头魁啊。”
“这有什么奇怪,荀氏八龙一时风光无俩,底蕴深厚,藏书不知几车。”
“话不能这么说,诗词歌赋讲究的是天赋,没有天赋,任你藏书再多又如何呢。”
“但不管怎么样,此次诗会的头魁算是出来了。”
“不一定,诗会一共三天,今天才第二天。”
“昨日士子们都已提交作品,这一时半会难不成有人能做出比观沧海更雄伟的作品?”
围在榜前的士人们议论纷纷,评头品足。
显然,对于《观沧海》摘得头魁没人有意见,也不认为这两天还能有人创作出比这更出彩的诗词歌赋,所以已经有很多人围着荀恽道喜了。
“还算是部上品佳作。”
昨夜酒气未散、早上又灌酒的庞统酒糟鼻都出来了,扁着嘴点头,“罢了罢了,回去准备一番,返程荆州吧。”
“好诗,气象万千,雄视古今,这可不像是寻常才子能做出来的,感觉作此诗的人应当是一个雄主甚至是霸主才对。”同样围在榜前的徐庶不由喃喃自语。
作诗当然要天赋,可也要经历,没有一定的阅历和底蕴,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点将台上的吕布双手抱胸,看着眼前点评的士人,心里波澜不惊,就好像,整件事跟他没有一点关系。
允文这个臭小子到底在想什么,士人是来了一大堆,寒门学子更是多不胜数,可紫阳书院的士子仅仅增加了二十几个,有什么用啊。
又送琉璃宝器,又花了这么多钱,真是个败家子,造吧,使劲造吧,造到最后我们翁婿就只能被人笑话!
大小乔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任务,以后不必再被吕布束缚了,可以安心回家嫁人了。
十位大儒看现场无人对榜单有意见,也都准备回去了。
甚至有士人已经开始离场
恰在此时,校场外一阵骚动传来。
只见一列军士搬着一座座屏风进来,众人大惑不解,面面相觑,就连吕布自己都蒙了,巡防营的将士怎么跑这来了。
伴随着一座座屏风围着演武场摆放落地,笮融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走到十位大儒面前躬身作揖:“先生们请留步。”
随后右手一摆,朝着周遭指了一圈,道:“昨夜兰陵侯诗兴大发,一夜作诗九十九首,皆写于屏风之上,还请先生们点评!”
狂妄!怎么可能一夜作诗九十九!
呵,莫不是以为东拼西凑,随便敷衍也可称之为诗?
早就听闻他林墨贱籍出身,能认出几个字来,还学人作诗。
诚然,大家对于林墨一夜作诗九十九的壮举根本不屑一顾,只当他是哗众取宠。
杨修和庞统皆是面露鄙夷之色,徐庶也不由摇了摇头,作诗不是那么容易呀年轻人。
大小乔也对视了一眼,清凉的眸子浮现诧异。
“姐姐,你说这兰陵侯是不是在故弄玄虚啊,怎么可能一夜作诗,有没有可能是他请了帮手呢?”小乔凑到大乔身旁嘀咕道。
大乔摇了摇头,“不会的,天下谁人不惜名,真有这个本事,未必为他抓刀。”
小乔会意的撇了撇嘴,那他一定是在吹牛了。
别说他们了,饶是对林墨从来也是信心满满的吕布,这会也呆住了呀,女婿啊,你这玩的有点大了。
可是,十位大儒不能坐视不理,本就是来当考官的,有人提交作品,那就得批分,哪怕一塌糊涂,也得画上一个句号。
接着,在钟迪的带领下,十位大儒开始靠上了屏风。
仅仅是一眼,钟迪和身后九位大儒就呆住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好诗啊,尤其是开头这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堪称是激荡人心,年轻人的雄心万丈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仅仅是这一首诗,就不输给观沧海了,钟迪觉得,今天的榜首诗魁花落谁家,怕是要再商量了。
不
不对!
还有九十八首!
已经年近七旬的钟迪艰难的挪动着步子走向其他的屏风。
在场的士子不由有些狐疑起来,为什么看钟老的表情有些不对啊。
不止是钟老,其他大儒的神情也很古怪。
莫不是
众人立刻靠了过去。
就连吕布都忍不住从点将台上跳了下来,找到一处屏风端详了起来。
小乔想去凑热闹,却被大乔的眼神拒绝了。
她们此来只是为了换得自由身,其他的事情,不必管太多,这是老父亲临别时特意交代过的。
“生当做豪杰,死亦为鬼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时间,整个校场之上,四处都是诗歌的朗读声,再听不得半点议论声了。
他们,好像忘了惊讶,忘了夸奖,忘了诗会,全副身心都投入到诗中所描绘的风光、感情和心绪中去了。
就连最狂傲的杨修和庞统都对此不能自拔。
那九十九面屏风,像是有魔力一样把所有人都吸引住了。
终于,在足足一个时辰后,钟迪引领的九位大儒,把所有屏风上的诗句都看完了。
他们表情凝重,不动声色,慢慢的朝着点将台走去。
十位大儒的身影,也牵动着在场士子的心。
尽管,他们都知道结果出来了,莫说是在场之人,就是天下士人绑一起也不可能有人能动摇林墨头魁的位置了。
可是,他们还是更愿意听到钟迪喊出最终的结果。
“天下才华共一石,林允文独占八斗,世人共分两斗!”
当钟迪把话喊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不是喊出林墨是诗魁,而是给出了如此惊世骇俗的盛誉,这就等同于把林墨推到了天下文人墨客的扛纛人位置。
可是
他说错了吗?
好像也没有啊。
这九十九首诗,哪一首不是可以经久传唱、流芳百世的绝句?
什么叫诗?这才叫诗啊,昨天我们做的那些算什么,简直是班门弄斧的献丑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林允文可是在一夜之间成诗九十九,惊才绝艳,千古第一人呐。
说是占了八斗之才不过分,当真不过分。
杨修心里无能狂怒,不是说他是个不识字的贱民吗,怎么可能!
亲眼所见,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九十九首诗随便挑出一首都是碾压自己的存在。
徐庶抵着下巴抿着嘴,所以,这就是他林允文的最终目的?
把诗魁夺得手,再以此拉拢天下寒门,培养出自己的势力,甚至是让世家豪门侧目而动心。
确实高明,高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