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老将淇国公丘福有意过一把桃李满天下的瘾,朱棣自然是不好反对的。
打算征伐安南的风声都已经放了出去,勋贵们都认为正值当打之年的成国公朱能是第一人选,丘福也是这么想的,既然不能领兵出征,那么退而求其次,去带军校也是极好的。
姜星火倒也毫不介怀:“校长不校长,对于我来说根本没有区别,我只希望能够通过教导军官来试验战争的另一种方向罢了。”
“嗯!”朱棣点头赞许,心中很是欣慰。
丘福老迈,已是花甲之年,但其人在军界威望高、资历深,让他给姜星火镇场子,足以免去很多麻烦,远比姜星火自己当校长要好得多。
姜星火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对名位不争不抢,便是让朱棣极为满意的事情。
“军校,起个什么名字好?大明武学?”
事实上,建立培养军官的学校这件事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洪武二十年七月,礼部就已经奏请仿宋朝,设立武学了,对此朱元璋做出了明确批示。
“武学专讲韬略,不事经训,专习干戈,不闲俎豆,拘于一艺之偏之陋哉!今又欲循旧用武学、设庙学,甚无谓也。”
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而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朱棣就曾经有过类似的尝试,重建了武学,只是此武学非彼武学,跟宋代不一样,只是在地方上设置都司、卫所学,最终归礼部管理,并且学生也不限于武将子弟,只是因为是在军队中开办,所以统称武学。
眼下姜星火把狱中时谈到的提议重新拎出来,这样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武学,明显更符合朱棣的口味。
“大明武学可,大明皇家军官学校亦可。”
名字就是个称呼,叫什么都无所谓,朱棣愿意叫更符合姜星火个人偏好的后者自然更好,按从前的叫法称呼为前者也可以。
“再议,这个不急。”
朱棣摆摆手问道:“国师,你准备把这军校安置在哪儿?”
“燕子矶。”
“哪里?”
朱棣愣了一下。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其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大明的建立与燕子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朱元璋正是从这里渡江入主金陵,登上帝王宝座,是朱元璋的福地,因此颇受朱元璋喜爱。
但也正是因为老朱喜爱,所以那地方除了一个渡口,其实是片荒地。
“不过思量起来,一张白纸好作画,倒也合适,那就按照国师说的办吧。”朱棣朗笑着说道,心情愉快。
不管怎么说,今天既劝返了闹事的监生,没有造成流血冲突,也侧面推动了变法进程,总归是好事。
如此一来,即使将来有些变法举措,也不至于引发太大乱子。
就在两人谈论间,轿辇已经抵达了宫殿群落中最雄伟奢华的三大殿。
三大殿占地无数,巍峨壮阔。
此刻,谨身殿内已经摆满筵席,歌者与舞女业已准备好。
姜星火被安排到了超品国公那排的座位里,荣国公姚广孝坐在了请病假的成国公朱能座位上,有意无意地,把姜星火放在了原本属于曹国公李景隆的这个百官之首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