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展开了信纸。
信纸前头:编辑还是老一套说辞,一如既往地夸赞张宣文笔老练,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对都市情感剖析到位,引人入胜…
快速浏览完前边,最后一段话引起了张宣注意。
嗯?什么情况?编辑竟然向自己邀约文稿了?让自己成为固定栏目的特约撰稿人之一?
每期五千字的一篇文章,可以写杂文,可以写一个感情故事,写都市的心情感慨之类的。
又看一遍,没看错!真的邀稿了!
虽然还是试试水的阶段,但他心里忽的明亮了很多。
作为一个重生的老yb,男男女女情情爱爱那一套不要看得太多。小年轻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就得带点绿…
作为旁观了“知音”杂志从崛起到没落的他来说,差不多把这本杂志存在的理由摸透了。
知音杂志现在有庞大的读者群。而且由于这时代的文化背景原因,国人尤其是中年以上人群,大多属于情感压抑型,其伴生的一个特点是,喜欢窥探他人涉及男女的私生活,饥不择食,即便是最低劣的,最虚伪的,却也是最需要的。
这些人往往喜欢呷一口茶,然后舒舒服服坐着,为那些绿帽文章拍手叫好。
而什么叫绿帽文章?
张宣早早就把握住了此类读者的扭曲心里。
只要提笔写出“那些恋爱中的男女智商都是负数,就算绿色的帽子给你织了一个又一个,你还夸对方手艺好”的文章,保准口碑不错,卖得好,然后稿费就多。
当然了,张宣笔下从不写普通人。因为那些为了生存而讨活计的底层人勾不起那些读者的嗨点,无法让他们在幸灾乐祸中享受一点优越感。
只有写倒霉的名人或倒台的某某、企业家涉及的男女关系,才能让他们叫个满堂彩,大发感慨地指点春秋。
这就是知音杂志存在的理由。在不过线和不涉及敏感问题、敏感人物的前提下,只要“火”,被诱惑的读者多,杂志发行量就大,那么作者收入也高。为此,知音组织此类稿件,也舍得下本钱…
信中约稿说千字一百五。
这稿酬相对于其他书报杂志算比较高的了,但对于“知音”这种大型刊物来说,只能算一般般。
而且这时候的“知音”是月刊,每个月一篇稿,每篇五千字,其实也没多少钱。
一心想着多挣几个子的张宣叹了口气,看来目光还是得多放在其他报纸上。
比如《潇湘都市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今日快报》、《市场指南报》等几家都市报纸,虽然这些报纸一篇几百字的文章,稿费只有20元到50元不等,但胜在可以数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