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业务只有新民晚报和华西都市报。两家报纸每个月走量是固定的8万吨,利润均下来每吨挣30元。
每个月差不多240万纯利润。
年前5个月就是1200万进账。
而年后开始,多了粤省日报的每月5万吨销量。
年后7个月,三家报纸每月走量13万吨,平均利润是元每吨。7个月算下来是2700万左右。
也即,新闻纸张一年的收入总共是3900万。
这里要抛出公司的日常开支、以及人情往来的小300万。
就只剩3600万了。
再加上白兰地原液的本金,3600万加884万,拢计是4484万。
而天河路228号这块地皮和纺织厂,前后两次支出2800万,公司账户上现在就剩1784万。
这1784万最多能抽出1000万出来。
再多就影响外贸公司的正常运营了。
这里1000万,加上前面的4000万,如今能动用的资金只有5000万。
5000万建西塔楼,建大型购物商城还是够呛。
不过虽然够呛,但如果按照行业惯例,狠心压一压供应商的结余款,还是能运转起来的。
如果,到时候,实在不行的话,就把自己存放的2吨白兰地原液卖掉算了。
树挪死,人挪活,为了心中大计,区区两顿白兰地原液又算得了什么呢?
关键是,气人的是,卖了钱也不够啊,离综合体第一期的启动资金还是差了不少。
见张宣一脸郁闷地坐在那,不急不慢吃完凉粉的李梅安慰道:“你是在担心钱?”
张宣看她一眼,没做声,知道她有话要说。
李梅用纸巾擦擦嘴,就看着他说:“这一年来,你不是一直要求我涨价吗?”
张宣眼睛一亮:“成了?”
李梅点头:“自从地皮到手后,我就一直在为钱的担心。
过去一年我为了维护关系,一直是以微利在给三家报纸输送新闻纸张。
还好中间我们没出差错,要不然我们两个现在连饭都吃不起了。
这情况它们三家报纸也是知道的。
所以当我前段时间以通货膨胀的缘由提出涨价,每吨涨价42元时,它们没有反对,很是坦然地接受了。”
张宣心思一下就活泛了:“真的这么简单?”
李梅点头:“就是这么简单。其实就算涨价42元,和以前我卖给它们的单价比,还是低很多。
它们有什么不同意的?不过我也并不是没有任何代价。”
张宣问:“代价是什么?”
李梅说:“我向它们承诺,未来一年内价格不再变动。”
这还说得通
商人逐利,要是没一点代价,他是打死也不信。
以这两年的通货膨胀情形来看,这代价还不小。
张宣心里算计一番,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其实我们的利润率还是不高啊,才堪堪7%多一点,还没到8%,在对外贸易中还是属于低利润行列了。”
李梅坦诚地开口:“对。三家报纸就是因为心知肚明我们挣得不多,才爽快地同意我涨价。
它们担心通货膨胀下,也怕我做不下去不做了。”
张宣又忍不住算了算,以后每吨的利润那就是元了,每月13万吨,能挣930万左右。
嚯!要是不去管外贸高风险的话,每月真是不少了。
看到张宣脸色开朗几分,李梅想了想又道:“我目前正在公关羊城日报,要是能拿下来的话,我们的资金压力一下子会缓解很多。”
张宣期待地问:“这家报纸有多大把握?”
李梅直白地讲:“这是我在国内最后有关系网的报社了。
这家报纸不管有多难,我们都必须拿下。
哪怕回扣给多一点,也必须拿下。因为除了这家报纸,国内其它报社我们很难再公关进去,除非它们固有的供应链出现问题,我们才有机会。”
张宣秒懂,这就是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利益链早已定型,人家不可能随随便便给外来者机会。
撇开人家的人情关系网不谈。就单单吃回扣这一项来讲,和陌生人风险太大,和熟人就稳妥多了。
只有傻子才轻易更换供应商。
张宣非常高兴地说:“行,我等你好消息。要是实在不行,你告诉我,我到时候想想办法。”
张宣现在也是挣钱心切,只要能挣钱,他都要把握住机会。
“好。”
ps:求订阅!求月票!
(才更7400字,还有吧…)
商业上,有好建议的可以留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