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势力(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老董沉吟一下道:“还行。至少我知道这个人不喜欢拉帮结派,是个埋头干事的人。”

许一山哦了一声,自我解嘲地笑,道:“老董,你不觉得我们两个在说废话吗?这种人事安排,我能插得上手?”

老董认真道:“只要你想插手,就能插上手。”

老董分析,许一山本身是从洪山镇走出来的干部。对洪山镇很了解,具有主动向组织推荐贤能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他许一山目前在茅山县算是一个红人。从现阶段看,茅山县这一年来的大事都与他许一山息息相关。在领导的眼里,许一山是个很能办实事的人。领导们对他这样的同志,多少会考虑他的个人感受。

分析得出来最后的结论就是,只要许一山插手,县里就会考虑他的意思。

领导需要政绩,就不会得罪许一山。

许一山咧开嘴笑了,道:“老董,按你的说法,我现在能左右茅山大局了?”

老董摇摇头道:“还不行。你的资历太浅,手段太嫩。真与人斗,你肯定斗不过别人。”

许一山不服道:“我斗不过谁啊?”

老董笑嘻嘻说道:“不说远的啊,就你身边的人,你能斗得过段焱华?黄晓峰?”

许一山一愣,他心里从来就没将谁树为敌人。这也是他的单纯之处。在他看来,大家在一些问题上达不成统一意见,并非是敌我矛盾,最多就是政见不和。

比如以段焱华为代表的一方,他们治理茅山的理念就是走一条土地财政的路。

茅山县被段焱华一直形容为衡岳市的后花园,他力主大量引进房地产企业进驻茅山开发,将茅山打造成为衡岳市最宜居的县。

许一山恰恰相反,他坚决反对土地财政政策。他强烈建议县里走一条实业兴县的道路。因此,他悄悄制定了五个圆圈的兴县计划。遗憾的是他手头的权力有限,根本无法调配全县的资源按他的思路走。

大家的方向不同,矛盾因此丛生。

有一点大家都承认,那就是不管主张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茅山的明天更美好。

许一山突然问道:“老董,你说的这个刘天明,原来是学什么专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