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既定任务的“希望”果断摇头:“我先去四周转转,等你重建光子层后,再去提升不迟!”
拗不过的林凌柒,只能叮嘱道:“那你小心,我一旦完成就立即返回。”
“保重!”
“希望”说完,率先跳跃离去。
林凌柒暗暗回复一声“保重”,估算了一下距离及各项数据,便发动空间跳跃直接出现在5万光年外、前往小麦哲伦星云的真空地带。
这么远的空间跳跃,意识里居然没有任何眩晕感?
看来中级空间跳跃,确实不同于之前的空间跳跃!
他展开300光时的引力范围仔细感应片刻,又查看属性栏里会自动恢复的空间扭曲率果然从15%变为10%,这才放松心神细细思索着光子层的重建方案。
可能是因为那两座再也感应不到的宇宙相互缠绕的原因,致使空间扭曲率每天都会自行恢复1%!
估计光子层重建完成时,空间扭曲率早已恢复至15%,确实省心了不少
话说,用反光子重建的光子层,有必要按照以前的样式进行排列吗?
倘若能利用反光子不可观测的属性,将整个黑洞完全遮掩起来.能否实现?
眼下没有逻辑计算机,所有的推测都无法通过建模计算来加以验证,他苦思良久,却也不敢贸然尝试。
算了,还是先按光子层的正常结构来排列吧
由千丝万缕的引力束缚住的海量反光子,被他一粒粒、一片片的整齐排列成水平环绕的一圈。
接着,又有不可计数的反光子以这圈反光子为基础,逐渐向上下两个方向进行搭建
开始搭建光子层时,他刻意保留了一小段距离,并未让这些反光子与事件视界挨着。
哪知即将完工时才发现,由反光子搭建的光子层与事件视界之间,莫名多出了厚厚一层的暗光子!
有意思
这些暗光子极其自然的出现,不但没让他感应到任何不适,反而生出一种本应如此的直觉。
积攒的反光子数量足够,他想了想又将反光子层向外推移出一段距离,居然又发现暗光子与反光子之间,多了一层极为正常的光子层!
内外三层各不相同的光子层,偏偏奇迹般的同时存在,简直不可思议!
存在即是合理
或许,这才是不同寻常的两仪黑洞,与之匹配的光子层吧?
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他将所有反光子全部加在最外围不可观测的光子层上。
发现内外三层的光子层再无其它变化后,又用引力将这些不同属性的光子层固化下来,尚未进行下一步操作,这些光子层居然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缓缓旋转——
最外围的光子层似乎纹丝不动,中间普通的光子层沿着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而最内层的反光子层却沿着逆时针方向缓缓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