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可说,李骁等人要想围绕图书馆走一圈,要走好几天的话,还真不是吹。</p>
每个分区,又有各自的平面图。</p>
第七分区内,又分了十二个“厅”。</p>
每个厅内的书籍、文物,有以年代的长远,来划分。</p>
这样一来,能让人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感兴趣的东西。</p>
香烟——</p>
是最让李骁感兴趣的东西了。</p>
可惜没有。</p>
他把火把交给秀子,坐在一块温热的石碑上,抬头看着黑漆漆的上方,感觉嘴里淡的要命。</p>
秀子把装着饮食的黑袋子,放在李骁身边时,轻声说:“李君,这里面有你需要的东西。”</p>
李骁看都没看她,回:“现在我不渴。即便是渴,也得强忍着。”</p>
“我说的不是水。”</p>
“那是什么?”</p>
李骁愣了下,回头看向她时,眼睛一亮:“你可别和我说,这里面有烟!”</p>
“是我在进餐时,趁她们不注意,把桌上待客用的香烟,悄悄放进了袋子里。”</p>
看到李骁真开心后,秀子特得意,情不自禁的晃了下。</p>
乱晃个什么呢?</p>
打眼!</p>
李骁心中荡漾,忍不住抬手抓了一把。</p>
算是奖励!!</p>
女人的眉梢眼角,立即洋溢起了某种气息,正准备嘤咛一声时,李骁却已经低头,拿起了袋子。</p>
她立即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了。</p>
凑在火把上,点燃香烟后,李骁闭上了眼,惬意的样子,就别提多恶心了。</p>
双眼水汪汪的女人,这才轻咬着唇儿,转身踩着猫步,走向了李娇宁。</p>
李娇宁进来后,就双眼冒光,快步走向了书架。</p>
这儿有书架;有或完整,或残缺的石碑;自然也有陶器,铜器瓷器,书画之类的。</p>
一号厅内的东西,都是扶桑文明中,年代最久远的东西了。</p>
年代有多久远?</p>
门后的墙上,也有简单的年代介绍。</p>
一个文明的起源,可以从体质结构,和语言的起源两个方面来考察。</p>
迄今为止,扶桑的起源问题,学界至今仍聚讼不决。</p>
诸种见解,大致可分三类。</p>
一,是人种更替说。</p>
二,是混血说。</p>
三,是演变说。</p>
无论哪种学说,从各时代扶桑人的体质结构来看,他们更类似于在华国西部,发现的身材较矮的“柳江人”。</p>
于是,就有考古学家认为,在冰河期海面较低,而出现陆桥时,这些人从华国大陆南部,移居到冲绳;也就是“绳纹时代”,扶桑人的母体。</p>
一万年前,由于已渡过冰河期,海面上升,扶桑列岛与大陆隔绝,双方再也无法交往,算是与世隔绝了。</p>
到了后来的“古坟时代(3世纪至6世纪)”,人类能借助木材,成编织的横渡大海后,因各种原因,华国大陆不断有人踏上扶桑,并继续向东各地扩散,与原居民形成了混血。</p>
至于他们的语言形成,则有可能是华国古代时期,长江下游地区说“越语”的“吴国”,和本地语言相结合,产生的。</p>
无论怎么说,这个国家的形成,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p>
不过,由于扶桑的历史文献时代较晚,只能借助华国的历史文献,来追溯这一过程的原委。</p>
在《后汉书·倭传》中,曾经特别提及其中的“倭奴国”。</p>
公元57年,大汉光武帝曾经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p>
随后华国历代史书,也对扶桑有所记载。</p>
扶桑,真正成为制度完备的国家,还是公元7世纪以后的事。</p>
是他们的推古女王,多次派遣“遣隋使”到大陆学习,开始实行所谓的“推古朝改-革”。</p>
尤其是在645年之后,扶桑更是频繁地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并把各项改革和制度法典化,最终成为了较成熟的文明国家。</p>
但他们的考古学家,却把众所周知的三神器,当做本国文化的发展来源。</p>
三神器,也是最能代表扶桑文明的文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