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找上门了(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系统提供给林云的需求解决方案不是盖的,对此都是有详尽的说明,具体的用材型号……尽管它们都是破烂,可具体的参数都有。

其它结构什么的,林云也把最详细的参数,模糊掉太精确的位数,都给放了出来。

总之,可以不懂,可以质疑。

但是最后,这些都不能抹杀它的正确性。

所以诸多专业级别的大佬在检查验算以后,也都诧异地发现。

理论上这种设计出来的能量传导数据,还真没问题。

就是兜的圈子有些大,正常人基本是不会想得到这种解决方法。

能源的问题是受限于条件无法更改,但加上力矩的多重使用,其实也可以有另外的解决方案。

而且,完全不客气地说,这种方案差不多是将控制效率压榨到极致,之后再提升的空间不能说没有,但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当然最重要的,这种设计并没有多少领先意义。

因为纯粹从动力能源多少,和实现目标,及过程中的消耗负载而言。

差不多只能将之形容为炫技的精致玩具。

应用范围,是真的不大呢!

这点,也让无数大佬斯巴达。

总得图点啥吧?

或者再换个通俗点的解释。

林云这机械传导主控的载人飞行器做到了什么呢?

比喻一下。

正常的路径,十斤猪油能榨出四五斤的油。

消耗更大成本的改良路径,十斤猪油榨出六斤的油。

骗子的路径,十斤猪油榨出的四五斤油,混着里面的五斤水或者残渣,说是九斤的油。

傻子的路径,十斤猪油就是十斤油,半点都没理解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效率极致的路径,十斤猪油实打实地榨出九斤多的油。

林云实现的,就是机械版本的效率极致路径。

着实很恐怖了。

但把这些,安在一个没球用的玩具上……借鉴意义是有,但实用价值不大。

这种机械传导的飞行器设计,因为先导能源的问题,动用蓄电池的话就丧失了续航性,贸然换上其它能源,又近乎于推倒重来。

要再次考虑的问题,海了去了。

所以那天才般的设计想法,无异于是在浪费时间。

当然,也不能抹煞这种机械传导载人飞行器的优秀之处。

成本低廉,而且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再有……就是功率低下带来的安全。

换个质量好点,输出效率强点的蓄电池,分分钟能来个三四十公里的往返,就是时速断然超不过五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