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桥本龙太郎跟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作为通产大臣,他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处理,
特别是最近这几个月,
日本正在就汽车贸易与美国进行谈判,近20年来,日本在两国的汽车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
且数额巨大,
按照美国人的说法,美国白领赚的钱(日本的出口车以中级轿车为主)都进了日本车企的口袋。
这显然是美国政府无法忍受的,
谈判去年就开始了,
美国有两个要求:首先,大幅度提高关税,所得关税一部分作为财政收入,用在其他领域,
剩余的用于汽车消费补贴;
其次,要求日本车企在美国投资设厂,如此既能增加美国的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增加税收。
这两个条件日本都可以答应,
谁让美国是亲爹,
可美国人的叫价实在是太高了,如果全按美国人的要求来,日本汽车干脆直接退出美国市场算了,
谈判进行得很困难,
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持续了一年,
办公桌上已摆着几份文件,有两份是与贸易谈判有关的。处理完文件,他召集了一次会议,
与会者都是通产省的主要领导,
会议刚开始就有人抱怨道:“美国人根本就是区别对待,捷豹去年在美国的总销售额达到60万辆,
超过丰田,他们怎么不找英国人?
实在是太可恶了。”
话音刚落,另外一个人说道:“英国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两国的关系自然不是我们可比的,
说这个没意思。”
又有人道:“捷豹总部虽在英国,
也是英国品牌,但却是卫氏控股旗下的子公司,美国人如果要找麻烦可不止是找英国而已,
还有巴布亚,
英国人也就是得到一些税收,每年上百亿美元的净利润都进了那个卫雄的口袋,还真是让人嫉妒,
可英国人竟然没有意见,
真是难以想象。”
最先开口的那人又说道:“人家赚多少钱现在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如今捷豹的净利已经大幅超过丰田,
就净利润这一项,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销售量也紧追不舍,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与美国搭乘协议,恐怕今年丰田世界第一汽车制作商的头衔就要让给捷豹了。
另外,我有一点猜测,
此次美国政府突然就汽车贸易问题向我们发难,说不定是英国人或卫氏控股的人在背后搞鬼,
企图打击我们在美国的业务。”
这话一出立刻有人附和:“我也这样觉得,只要美国对我国进口汽车提高关税,不管幅度如何,
捷豹都将是主要受益方之一。”
德国有奔驰、宝马和大众三家大型汽车制造商,,日本也有丰田、本田、三菱等国际级的车企,
十年前,
国际汽车市场超过70%的份额都被两国瓜分,然而捷豹汽车集团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格局,
虽然英国只有一家捷豹,
但7年的发展已经让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国际汽车工业的三架马车,连美国都只能靠边站,
可以说捷豹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硬抗德国和日本,
实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而早在前年,捷豹的年净利就已超过丰田和大众,位列世界第一,去年年总销量也排名世界第二,
超过德国大众,
与排名第一的丰田相差无几。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不管是企业界,还是政界都体会到了危机感,可让他们想办法又无计可施。
叩叩叩,
桥本龙太郎敲了敲了桌子:“好了,这些无关的今天暂且不谈,我们先讨论一下谈判的细节。”
说完,他不禁暗叹了口气,
自二战以来,凭借日本国民勤劳刻苦的精神,日本制造业飞速发展,汽车业就是其中的代表,
也是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
在当前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汽车业再遭重创,对所有日本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
会议结束时,已经快10点了。
桥本龙太郎回到办公室,通产省次官跟在他后面,朝沙发示意了下:“随便坐。”然后走到茶水台,
泡了两杯茶,
接过茶杯,松田津忙道谢,桥本龙太郎在对面沙发坐下:“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是跟我说?”
松田津既是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也是自民党党员,
松田津将茶杯放在桌上:“确实有些事情,
这段时间小泉君一直在拉拢党内的中立派,已经好几个前辈半公开的表示支持小泉君担任总裁,
现在距离选举还有一个多月,
我们是不是要采取应对措施,也着手拉拢一些中立派,否则再这样下去,我担心会威胁到您。”
桥本龙太郎冷冷一笑,
将右脚叠到左脚上,好整以暇的说道:“用不着,我在党内的威望目前的小泉君还远远比不上,
如果我们去拉拢那些所谓的中立派,
不仅无关紧要,
反而要付出不少好处,
这明显得不偿失。不过小泉君的成长速度太快了,未来确实是个大敌,你要时刻关注他的动向。”
松田津连忙道:“我明白,
如果小泉君有大的异动我会及时向您汇报的。”
桥本龙太郎微笑的点了点头,随后松田津就起身离开了,而桥本龙太郎则坐回办公桌前继续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