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新加坡的首笔援助在所有援助的国家中已经排在前列,已然尽到了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
他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
所以每一分钱的花费都应该对纳税人负责,而不是完全凭个人意愿,这也是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在文章的最后有专栏作者的名字,
雨辰!
应该是笔名,
看到这篇评论的人多数反应平淡,在香港这种快节奏的城市,这种没营养的评论很难引起关注。
而且这个作者也没什么名气。
………
客厅里,倪匡坐在沙发上戴着眼睛,正翻看着今天的报纸,几乎每份报纸都有报道内地的洪灾。
如今香港回归了,
两地的联系要比以前紧密了许多,
而且此次洪灾的规模实在太大,别说香港媒体,国际媒体也在关注。虽然他对内地不感冒,
但天灾与政府无关。
看了会,
他的眉头突然皱了起来,却是看到了《星岛日报》上的一篇专栏文章:“混账,这是在找死吗。”
言语中隐含着怒气。
刚好这时,
噔噔噔……一阵脚步声从楼上传来,
他转头一看,见倪震睡眼惺忪的走下来,当即道:“你过来。”倪振想去倒杯水喝,听到倪匡叫他,
应都没应,
径直走进了厨房,
过了会才端着一杯水走出来:“怎么了?”倪匡指了指《星岛日报》上的专栏:“这怎么回事?”
倪震看了看,
不以为然的说道:“什么怎么回事?这就是一篇普通的时评。”倪匡怒道:“这还只是普通的时评?
字里行间的意思我看不出来?
别人看不出来?
你当初回香港前是怎么答应我的?认真工作,不惹事,一切从头开始,这才多久老毛病就犯了。”
当初因得到了性病,
倪震不得不远走加拿大治疗,
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疗和修养,总算是把病基本上治好了,之后倪震一直住在加拿大,直到年初,
倪震突然说想回香港,
起初倪匡是不同意的,毕竟倪震的仇家是卫雄,他倒不担心卫雄知道倪震回港后会继续针对倪震,
毕竟卫雄早已今非昔比,
两人的身份地位差距实在太大,卫雄哪有时间去理会倪振。他担心的是倪震主动招惹卫雄,
如果真那样,
他都不敢想象会有什么后果。
后来是倪震再三保证会安分守己,绝不招惹是非,倪匡才让倪震回港,并帮他找了份工作,
在《星岛日报》当专栏专家,
雨辰就是他的笔名。
跟金庸一样,是将倪震的‘震’才分开。
………
倪震不耐烦的说道:“有什么问题吗?顶多就是观点有偏向性,通篇没有采用一个过激的词汇,
这都不行?
那还叫什么时事评论。”
倪匡霍的起身:“我不是不让你评论有偏向性,但是你就不能看看对象?你是健忘还是怎么?
当初的事都忘了吗?
你想过没有,
要是这篇评论被卫雄看到,刚好人家又看着不爽,会怎么样?你要是还这样不知天高地厚,
尽早跟我滚回加拿大去。”
倪震被骂得哑口无言,他当然也害怕,可又存在侥幸心理,毕竟他并没有直接讽刺巴布亚,
甚至连‘巴布亚’这三个字都没提及。
沉默了会,
他转身朝楼上走去,
正当倪匡恼怒的想再说什么时,声音传来:“知道啦,我以后会注意的。”看着倪震消失在视线中,
倪匡不禁摇头叹息,
若非就这么一个儿子,他真的想撒手不管,实在是管不了。静静的坐了会,又是一声叹息,
随后便出门去散步了。
………
半个小时后,
倪震回到客厅,拿起《星岛日报》看了看,冷冷一笑,也出门了,他并不需要朝九晚五的上班,
作为专栏作家,
他的时间很自由,只要前一天晚上将专栏的内容发给报社就行,其他时间他可以自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