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政府全城搜捕黑人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支持的,其中还有不少人主动向上门搜查的人员提供附近黑人的行踪。
过程中遇到反抗是肯定的,没人会相信政府只是暂时将他们请去集中居住,但何为暴力部门?
暴力部门就是在暴力发生的时候采取暴力手段镇压,就算偶尔有黑人持有枪支又能翻起多大的浪?
巴布亚对黑人采取的行动迅速引起了全球关注,立即招致不少反种族歧视者的反对和抨击。
当然也有表示理解的,美国《纽约时报》就做了一个专题报道,从黑人在巴布亚的生活现状和犯罪率开始,到著名歌星王菲被黑人轮奸,再到巴布亚国王宣布宵禁之前,所有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还附有骚乱现场惨状的图片。
虽然报道通篇没有任何支持巴布亚政府的字眼,但明显人都看得出《纽约时报》的立场。
要知道《纽约时报》乃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除了在美国,在许多西方国家都有发行,他的立场往往能影响许多人对事件的看法。而除了《纽约时报》还有不少亲巴布亚政府的媒体在报道时或多或少都有偏向性,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在报道中是这样说的:“《反种族歧视法》的颁布和建国以来王室及巴布亚政府给予包括巴布亚族、黑人等弱势族裔的关注和福利都证明了巴布亚国王卫雄并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卫雄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香港就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汇集的国际都市,因此他对于多民族和多种族的包容更强。
但问题是巴布亚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他需要稳固自己的统治,任何不稳定因素都必须被消灭在萌芽状态,黑人族群现在无疑成了这样的不稳定因素。
在巴布亚建国初期,因为需要大量劳动力,巴布亚的移民门槛很低,只要提出申请基本都能通过,在这期间总共有约30万黑人移民到巴布亚,这些黑人主要来自非洲,以年轻男性为主,理论上这30万人能成为促进巴布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但事实却与理论相差甚远。
这30万人中真正参与工作的只有不到一半,剩下的一部分依靠政府救济金生活一部分则从事犯罪活动,抢劫、盗窃、贩毒、绑架等。
因此在巴布亚黑人并不是一个受多数人欢迎的族群。
而香港著名歌星王菲被多名黑人性侵则成为了所有不满情绪爆发的导火线,以华人为主的索隆人走上街头表达诉求,他们要求严惩凶手和整治索隆的治安,但黑人觉得自己遭到了排挤和歧视,
所以从19日晚开始,索隆爆发了一系列由黑人、华人和白人参与的暴力事件,到21日凌晨,卫雄颁布诏令前,共造成了37人死亡,三百多人受伤的惨重结果,还有数十辆车被焚烧,多家商店被打砸,最严重的一起是20晚,索隆维克酒吧被一名黑人男子纵火,导致18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据某位亲近王室的人说,维克酒吧纵火案让卫雄震怒,并最终导致了现在的这一局面。很显然,黑人的一系列举动让卫雄感觉到了威胁。让统治者认为你是不稳定因素,这在任何国家都是致命的,如今既然卫雄已经颁布诏令,那么结局已经很难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