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诚恳地邀请他辅佐我。
他完全没有料到我的身份和我的抱负,也不敢想象我竟然对他这么个初次见面的人会吐露如此惊人的秘密,心中十分感动。
我这么推心置腹邀约他,而他又何尝不想为广大百姓谋幸福。
当初入仕是想当个好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百姓,但是事实上他却完全办不到。
不是他没能力,相反他的能力受到广大百姓的信任,他做不到是因为这是蒙古人的政权。
蒙古人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蒙古贵族对于汉族等被贬为二三等人的百姓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每次用他的能力帮助百姓,同时也就是对抗蒙古贵族,所以他的作为被朝廷视为威胁,他的能力也根本无法得到施展。
必须有一个汉人的政权。
于是他在见到我的刹那,想鼓惑我参与乱世的争斗,没想到的是我已经开始实施了,并有了这么大的势力。
仔细思量一会,他答应了。
反正他现在没有固定的目标,而我在他看来生具王者之相,又有了王者之欲,这也是他的一次机会。
此后,他奉我为主,就称我为主公。
两下相谈,我了解了他的政治见解。
他主张“国以民为本”但要靠君主善于聚民、养民,这是治国之本。
这我当然表示同意,古代明君都知道民本思想。
他主张国君要以仁义治民,同时也主张中央集权,强调法治。
对于他这些想法,我是大大赞同的,于是点头叹服。
他大是高兴。
之后我们又谈了教育、经济和军事方面,我们的意见基本统一,就是在军事方面有些分歧。
他的军事思想有三点:以德致胜、省敌论和以智取胜,其中以德致胜我不敢苟同,我坚信实力决定一切,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给民众带来安定的生活,他却说要“以德服人,德可生力,有德之力,天下无敌”我是深知如小日本那样的根本不在乎什么德不德的,他倒是被儒家思想毒害了不少。
他认为我这是霸道,他那是王道。
我只对他说道:“乱世当然要霸道,等到太平盛世,无敌于天下时,再用王道不迟。”
他思索良久,劝我道:“霸道、王道并非两个极端,在霸道的同时善用王道,可能会更好。”
见他有所妥协,我当然乘机下台,答应以后主用霸道、兼施王道。他这才笑逐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