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早已过了日出时分,却仍不见太阳出来,那是被数不清的马蹄翻起的烟尘所遮蔽了。
远远地望去,僮兵布阵于城外的荒野之上,黑压压的一片,可谓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穆桂英、杨排风、杨文广、焦廷贵、孟定国、侬智英等人一齐登上城头,往下眺望。
离桂州城南不到五里之地,有一条大江,名唤桂江,乃是与昭川相连,由桂入昭。
桂江暂时将僮军人马阻隔在桂州城南,使其不能渡河。
探子上城报导:“元帅和各位将军,据小人所探,敌军人马不下十二万之众,已遍布桂江以南。我前部人马在南岸刚刚夺下的据点,已尽数被其夺去。”
穆桂英叫过侬智英,问道:“领军大将你可认得?”
侬智英道:“自是认得。那侬建忠、侬志忠二人,乃是我二哥的左殿将军与右殿将军,此二人在我二哥起兵之初,便已追随左右。两人皆有勇冠三军之能,运筹帷幄之智,深得二哥信任。我在南国时便已得到消息,此次出兵,乃是倾国之力,有十二万之众,皆是能战之士。”
穆桂英点点头,道:“你且先退下,到城内休息去吧!毕竟是与你故国交战,怕你分神。”
侬智英跪下道:“智英深感元帅大德,今日一战,必当肝脑涂地相报,为王师作绵薄之力。只是,若他日王师与母亲对阵,智英不敢出阵!”
杨排风道:“元帅,而今敌有十余万,我尚不足六万,依末将之见,不如急召余靖、孙沔等部回来,协助破敌。”
穆桂英道:“无妨,破之旦夕尔!传本帅将令,全军出城列阵!”
“元帅,这……”众将面面相觑,宋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多人,而敌军却是自己的一倍有余,能凭城固守,已是难事,现在却主动放弃工事,要出城迎战,都是大为不解。
侬智英急道:“元帅,休要小觑这些僮兵,个个皆为南国勇士,以一当十。出城迎战恐怕难以获胜。”
穆桂英道:“桂州城薄,不能抵挡大军冲城。况前日破桂州时,已将南城毁坏,尚未修复。若敌军由此缺口入城,我五万将士,皆成瓮中之鳖矣。不如背水一战,尚有一线生机。”
众将士得令,披挂出城,在下游的浅水滩涉水过河,到南岸列阵。
僮军见宋军过河,不敢立即交锋,后退十里,严阵以待。
此时,宋军列阵于桂水南岸西侧,僮军列阵于东侧,穆桂英召过侬智英,耳语几句。
只见侬智英不住点头,领命后,便带着一千人马往西北而去。
又召焦廷贵、孟定国二将,道:“本帅令尔等二将,出阵挑战侬氏兄弟二人。切记,只许败,不许胜!战五十回合,立即退回,到北岸列阵等候,明白了么?”
焦廷贵和孟定国道:“元帅,两军垒阵,当奋勇争先,为何要败?况一旦退回北岸,假以时日,僮军封死了渡口,王师便不能南进,到时想要胜之,便是万难!”
穆桂英怒道:“尔等匹夫,本帅用兵,自有主张,难道还需向你们解释么?”
二将见穆桂英发怒,不敢多言,领了将领,怏怏而去。
穆桂英又召杨排风、杨文广二将到跟前,道:“你二人各领五千人马,为第二阵。只待焦、孟二将退回,便接过敌阵。切记,也是只战五十回合,便退回北岸列阵。”
二将虽是不解,但还是领命而去。
两军阵上,战鼓敲得紧急,像阎王的催命咒。
从僮军阵上,冲出两队人马,为首的是一高一矮两名敌将。
高的那人,身长八尺,皮肤蜡黄,身罩黑色藤甲,手握宣化斧,下跨黑鬃马。
矮的那位,身高也有七尺,黑面膛,蓄短须,手握偃月刀,跨白马。
只见那高的敌将对宋阵叫道:“吾乃大南国左殿将军侬建忠,敌将谁来送死?”
首阵的焦廷贵一听,怒不可遏,出马骂道:“好你个贼将,竟敢口出狂言,今日你焦爷爷不教训教训,你便不知道天高地厚!”
侬建忠见敌将出马,道:“来的正好!”两人便各使兵刃,战了起来。
战了二十余合,两人平分秋色,难分胜负。
贼军阵上的矮个子将军一见,怕侬建忠有失,急忙拍马上阵,叫道:“兄长勿慌,小弟志忠来助你一臂之力!”
一旁的孟定国见了,怒道:“既是单打独斗,为何又来助阵,莫不是欺我宋营无人?今日你家孟爷爷就让你有来无回!”言罢出马,接住了侬志忠,也战了起来。
四名大将在阵上纠缠到一处,各显神通,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亲为第三阵的穆桂英,勒马站在一个高冈之上,往下眺望战况。
只见四人已经战了一百余合,却仍未见焦、孟二将的退意,不由怒道:“本帅明明有令在先,让这两个莽夫许败不许胜,为何一百余合,还不见他们归阵?”
这时,有首阵将官来报:“元帅,二位将军已是杀红了眼睛,说什么也不肯退下阵来!”
穆桂英眉头紧蹙,道:“鸣金收兵!”
一阵锣响,焦、孟二将只得收兵回营。
两位敌将见天色不早,便道:“且先让你二人多活一晚,待明日出阵,必定取你性命!”
穆桂英收兵回营,召集众将。
见焦、孟二人入帐,大怒道:“本帅有令,战五十合即退,你这两个莽夫,为何与敌将缠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