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巢与袁公瑜从赵国公府碰了一鼻子灰,一腔愤懑的来到晋王府求见晋王。
李治在偏厅召见,见到两人愤懑之神色,不由奇道:“二位爱卿,何以这般怨气冲天?”
两人一惊,连忙告罪道:“是吾等心性浅薄,不该在殿下面前失态。”
李治命人上茶,摆手笑道:“何必如此拘谨?你二位皆是朝中后起之秀,能力出众,假以时日必然是朝廷栋梁,本王极为看好二位之前程。此间唯有你我三人,不必拘于礼数,随意说话即可。话说,到底怎么回事?”
这两人官职不显、权力不大,却算得上是李治最信任的班底,而且这两人年纪轻轻已经各居要职,用自己的权力加以扶持,用不了几年便能够擢升晋职,也能成为自己的臂助,自然要加以笼络。
两人对视一眼,李巢口吃便利,便将在赵国公府遭受冷遇一事说了。
末了,李巢气愤填膺道:“殿下明鉴,吾等乃是奉了殿下之命前去求见,可赵国公非但连面都未露,更打发一个奴仆将吾等好生羞辱!吾等就算再是入不得赵国公的眼,可到底也是殿下的人,他赵国公这般轻忽怠慢,将殿下置于何地?”
袁公瑜也附和道:“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这般从属有别、各司其职,方才能成就大业,赵国公心高气傲,不将殿下放在眼中,如此纲常倒转,非是幸事。殿下应当心中有数,早做防范。”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刚才在赵国公府遭受的冷遇化作满腹刻薄喷涌而出,狠狠的给长孙无忌上了一番眼药。
李治脸上的笑容已经尴尬的僵硬,心里怒气蹭蹭的往上窜。
他已经尽量的在长孙无忌面前小心翼翼、刻意低调,以此来维护长孙无忌的颜面,却不料长孙无忌却依旧对自己采取这种压制的态势,甚至在自己的心腹官员面前这般恣无忌惮。
他又岂能不了解长孙无忌这般举措之用意呢?
可眼下必须借助关陇贵族的力量,否则争储之大业便是虚妄一场,绝无半分胜算,所以也只能咬牙忍受,在心里的小本本上默默的给长孙无忌这个舅父记上一笔。
咱们秋后算账……
所幸这两人也不是没眼色的蠢货,将心理的愤懑发泄出来,给长孙无忌穿了小鞋,李巢便又将话题圆回来:“如今满朝文武,倾向太子者众,争储之形势不容乐观,殿下倚重赵国公的地方甚多,切不可因吾等之缘故而所有疏远,误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