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三十四岁的天子,因为日复一日为国事忧心操劳,鬓角已经生了点点白霜,眼角也已经生出了皱纹。
但天子之威,虽败而不颓。龙目一扫,久居上位的威压便让王承恩自觉地弯下了腰。
“皇上,大喜,真是大喜!武王引兵勤王,那闯贼在城外大败,溃不成军,京城之危已解啊!”
王承恩恭恭敬敬地禀报,却掩饰不住声音中的喜悦。
“什么!武王!这,这是真的吗?”崇祯喜出望外,拉着王承恩出宫,迎接解救大明之危的功臣而去。
武王朱慈枋,原名朱枋,乃是一位旷世奇人。
其时不过二十岁,五年前自关外军中异军突起,抗击女真屡立奇功。
由于某些机遇,得到了崇祯皇帝的信任,甚至得到证明,他也是朱家血脉,崇祯皇帝十分喜爱这个朱家的少年英雄,赐族谱辈分“慈”字,以示接纳其为天子直系,并封其为武王,予以重用。
在巩固了关宁防线后,武王被崇祯派往江南,练神武军以镇东南,兴工商以增赋税,短短五年间便将江南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给朝廷增加不少岁入。
只是除了江南,其他的省份仍然是天灾不断,民变四起。
武王在江南站稳了脚跟之后,却几次拒绝了朝廷要求发神武军以平乱的诏旨,不过他的理由也很充分——神武军人数不足万人,守土尚可,剿匪则无力。
江南百姓士绅恐江南不保,联名上书要求神武军保卫乡土,武王无奈也只有先为皇上稳固这江南半壁云云。
崇祯虽心有怨怒,却无奈朝廷疲弱,无力处置武王。
也只能放任不管,好在武王虽然不听号令,江南税赋却年年按时上交,让朝廷有一些喘息之机。
神武军虽不主动出击平乱,但各路乱军却无法攻破神武军防守的江南防线。
闯贼见无法攻入江南地面,便直取京师,意欲直捣黄龙。
京畿卫戍军皆为疲敝之军,不堪一击,若京师一破,天下必乱,大明朝廷也将在实际上国亡庙隳。
却不想,一直听调不听宣的武王却在此时起兵勤王,靠着不足一万的神武军,大败闯贼百万大军,挽大厦之将倾,如何能不让崇祯惊喜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