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改由左右统领各执一半,发生战事时使用。
平日即使是调用少数人马,也需要左右统领一致决定,余下军中杂务,交由左统领。
乍看之下,同原来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借着左统领加大了皇上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原来的统军明升暗降,变相被剥夺了军中所有全部调度权。
雁西军营是经营最久、军队人数最多也最优良的,唐家管理数十年,在唐文绪手里交了权。
削了宣武侯的权,对皇帝和世家来说是‘双赢’,偏偏唐文绪找不到理由反驳,使了个绊子让赵家人做了雁西左统领。
赵王两家现在吵得厉害,也有唐文绪的功劳在,谁都觉得对方和唐文绪勾搭在一起要害对方。
两家争来争去,又有唐文绪暗中给陛下‘施压’,陛下大发雷霆,当即下令要兰先玉代行度支使职责,协同户部侍郎管理建设龙须县和互市的支出,户部和工部各派几人,又命宣武侯为监察主司。
皇上这一手操作,虽然平息了赵王的争执,但是把新的权力又给到了宣武侯手里。
赵温下了朝回到家,命人把梁上筑巢的新燕都赶跑了,梦里还在大骂云晏误国,连一个宣武侯的压力都顶不住,还妄想动盘根错节的世家,真是痴人说梦。
几年下来,虽然免不了争斗,在宣武侯的监管下,龙须县和互市的建立倒是井然有序。
如赵温预见的,甚至是他也始料不及的。
宣武侯没了兵权,却转移向朝堂权力中心,且生根发芽,摧枯拉朽,顺利得不可思议。
而景辉帝的抵挡就像当年面对楼家的景昌帝一样,只有步步后退。
赵王两家都觉得,景辉帝这是妥协了。
宣武侯没有预想的,像楼家一样强势,比起先皇的处境确实好上不少。
强敌当前,赵王两家冰释前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又是几年明争暗斗,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大的赢家成了景辉帝。
互市开放的第十年,朝中发生一桩贪腐案,朝中牵连甚广,御书房一夜灯火通明。
宣武侯连续叁日请假,叁日后的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主动请辞包括监察主司在内的几项实职,只任右统领一项实职,及雁西统军虚衔。
七十多岁的赵温觉察端倪也告老还乡。
剩下王家,也被步步削弱。
景辉帝在位的第十二年,剥夺了世家子凭出身任官的资格,自此除了袭爵,还集资只能通过科举、察举、征召入朝为官。
此时的大燕,正当前所未有的鼎盛,子居国新派占据主流将守旧派踢出局,子居国繁荣,雁西的匪患自然而然就解决了,一半的兵力已经在当地落了籍贯,是前所未有的和平安详。
叁十六岁的年纪,唐文绪提前过上了致士后的生活,小半年待在雁西,大半年待在侯府,陪陪夫人,教教儿子。
宣武侯有一子,名易,自小聪慧过人。
唐易温和沉稳,擅文不擅武,十岁年纪,一篇策论精妙绝伦,更兼容貌过人,一时名动江北,除了相貌肖似,性格与其父大相径庭。
唐文绪十分纳闷,显然,儿子长相十足随了他,性格随了祖父,写文章的能力随了外祖父。
李知意更纳闷,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儿子没有一点像她。
还好孩子性格不像他爹爹,从小就听话省心,还很会给家里人长脸,也就释怀了。
注:互市监是唐贞观时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