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之后,房间里已变得十分宁静。床前的帷幔纹丝不动,便似院子里持续不断的大风吹过之后、总算风停了,宛若那无风的树叶一样安静。
朱高煦道:“杜姑娘不是……怎会是完璧之身?”
杜千蕊幽幽道:“我为很多人弹过琴唱过曲,但还没经历过那种事。早年时买我的人待价而沽,不想压低了身价,后来在教坊司和富乐院,那两个地方的姑娘实在太多了,我只是个乐伎。”
朱高煦听罢,用手轻轻沿着她背抚过,怜惜地好言说道:“都怪我太粗暴,让杜姑娘受苦了。”
杜千蕊蜷缩在他的怀里,微微昂起头,摇头露出一丝笑容,“只要王爷需要我,我就很高兴。怎么对我都没关系。”
朱高煦不禁叹了一声气。
俩人说了一阵话儿,朱高煦又迷迷糊糊地打了个盹,时不时地瞧放在卧房里的铜壶滴漏。估摸着快四更天了,他便起床穿衣。
杜千蕊醒了,挣扎着要起来,被朱高煦按住了肩窝。他小声道:“千蕊不必起床。昨夜你的声音很大声,还记得么?”
杜千蕊的脸顿时绯红。
朱高煦却一本正经道:“想想那声音,白天再来一次。”他又推木床,“这床竟然会‘叽咕’响,杜姑娘推攘着床,便更像了。”
她听罢眼神低垂,红着脸点头。
朱高煦收拾了一阵,在房门内站了许久,听外面的动静。杜千蕊也披衣起床,等朱高煦开门出去,她便关上了房门。
他住在内厅院子里,门楼关了的,外厅的门楼还有人值夜。
但这也难不倒朱高煦,他早有经验,摸到外厅、便拿一条系着麻绳的高凳垫脚,然后翻墙出去。
外院的灶房有道小门,朱高煦去敲门,王贵开了小门,将马缰递给朱高煦:“王爷一路顺风。”
朱高煦点点头,便将马牵出门,一声不吭地往附近的一条巷子里走。
他在自己家里还偷偷摸摸地出门,确是因为怀疑这府邸中原来那些的奴婢、有底细不清的人。
某些人想这样就安插眼线进来,那是蒙不了朱高煦的,他肯定要防备。
朱高煦来到金川门时,天已蒙蒙亮了。没等一会儿,待城门刚一开,便牵着马出了内城,然后从外金川门出城。
出外金川门往西走,便是大江与秦淮河汇流的河口,有港口和几个码头。
这时朱高煦骑在马上,不经意间回首京师,正见第一缕朝阳阳光斜照在城楼和楼阁上,那古典建筑的东侧映上了一层金光,光暗呼应之间,京师的风光愈发壮丽。
光是这一眼,便会让人相信,这样的地方必定既有平治天下的豪情、又有婉约柔美的诗赋。
在这个时代,曾是元大都的北平城,富庶程度确实远远比不上京师。
一过大江,到扬州城的驿道路程已不足二百里。朱高煦骑马赶路,两个多时辰就能到扬州,连午饭也可以在扬州城里吃。
靖难之役时,大军曾过扬州,朱高煦率军驻城外,并未入城。这是他第一次进扬州城。
扬州美景,只稍逊京师。
熙攘的人流,商贸的繁华超乎朱高煦的想象,从元代的废墟之上建立的大明文明,刚过去数十年,便展示出了强大的恢复力。
朱高煦在闹市中没骑马,于是牵着马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