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忙道:“奴婢即刻去办。”
从干清门到奉天门的路很远,王贵先走到地方,然后再传旨让文武们进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朱高煦走到东暖阁外面的斜廊上时,便在走廊上来回踱着步子,并未急着进去。
斜廊上的地面砖石磨损得很光滑,这里相比皇宫别的地方、显得更旧。从太祖时期起,大明朝的皇帝就在这里召见大臣了。
朱高煦反复寻思之后,心头渐渐有了主意。
毕竟海军舰队已经出征,奏章可以批复:让王景弘与陈瑄、朱真二人商议之后,自行决策后续事务。
既然朱高煦任用了王景弘、陈瑄,人又是他自己挑的;朱高煦便不太愿意干涉在外的将帅。
因为他认为,海军似乎还有可能继续远征,这时表现出对主事者充分信任的姿态,能够鼓舞他们的信心、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自古君王遥控出征大将,多半都是出于政治的考虑。
这次朱高煦的问题也不例外,海军成败干系朝廷新政。
只不过朱高煦愿意自己把政事承担下来,毕竟他自己不用去打仗、只需坐镇朝廷。
同时朱高煦也考虑,王景弘和陈瑄出海之前,该听的话、都听了;现在再说甚么,也没有了作用。
而且身在军中的人,最清楚具体的情况。
让他们决策,总比舒舒服服住在京师的人凭想象要合理。
朱高煦拿定主意,便往东暖阁里面走了进去。批复重要奏章,还是要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过程得经历一遭。
……七月中旬,出征的海军船队,缓缓地进入了珠江口的海湾。
站在宝船指挥楼上的太监王景弘,从高处可以看见三面的陆地了。
他在栏杆后面,站了至少已有两个时辰。
身上的披风如旗帜一样在海风中飘荡,蟒袍上的图案张牙舞爪,随着袍服的抖动仿佛在活动。
王景弘的脸风吹日晒,更黑了。加上他颧骨较高的面相,这阵子的憔悴气色、让他看起来有点面黄肌瘦。
这时陈瑄走了出来,也眺望了一番远处的陆地,接着抱拳道:“王公公,咱们要到地方了。”
王景弘看着陈瑄点头,便抬起手臂,遥指前方:“右侧那片宽阔的水域,是通往广州府的水路。”
陈瑄道:“我已先派出快船前往广州府,与当地官员商议,安排受损船只停靠的地方。待先锋回禀,咱们便让伤船北行,余部再行安排。”
王景弘点头道:“大帅布置得当。”
俩人忽然没再说话,默默地观望着周围船只的动静。
铜铃的声音此起彼伏、各船上的旗帜反复打着旗语,许多船帆已经降下去,无数战船缓缓地向前飘动着。
王景弘再次开口道:“咱家在楼里边供奉了天妃娘娘,京师龙江寺也有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