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会感性地判断一件事。
譬如高燧,应该并不是对当时大理寺等官员的断案过程、有甚么质疑;他的怀疑,或许纯粹只是一种直觉。
朱高煦想起了一句话,兄弟往往不是朋友、而朋友可能如同兄弟。
俩人走了一会儿,朱高煦终于呼出一口气,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三弟这里,与当年我在云南住的王府差不多。”高燧忙恭敬地回应道:“臣弟没去过云南,不过彰德的赵王府又大又舒坦,全凭圣上恩赏。”朱高煦转头看了他一眼。
太宗驾崩之后,三弟便几乎没有威胁了,朱高煦不可能那么丧心病狂,对他有甚么想法。
再说天下人对高炽家眷之死已有议论,如果三弟再出甚么事,朱高煦完全不要道德名声的吗?
这个时代,对于亲情是非常推崇的。
所以只要三弟不是特别过分,朱高煦绝不会轻易动他。
何况高炽一家被烧死,根本不是朱高煦干的。
朱高煦又道:“咱们的小姑姑,宝庆公主上次进宫来,还记挂着三弟。宝庆公主来不了,驸马何魁四倒在此行之中。一会儿叫何魁四拜见三弟,或许他带了宝庆公主的问候。”高燧笑道:“以前在燕王府,宝庆公主便像咱们的妹妹一样。”朱高煦道:“本就是父皇母后养大的。”俩人在广场上走了一圈,也只能说诸如此类的话题。
回到承运殿后门时,朱高煦便提议进去继续宴席。
走到门口时,朱高煦终于忍不住说了几句话:“以后有些事,三弟可以派宦官进京,找王贵或曹福带进宫,径直说与我听。不然奏章到朝廷里走一圈,很多事就不好办了。”高燧听罢果然面露欣慰之色,忙点头道:“哎,臣弟听圣上的。”至于赵王府长史顾晟,因为赵王府已把鞑靼人的密信、主动送到京师,顾晟的事问题不大。
所以朱高煦完全没有提到此人,也不打算换赵王府长史。
主要是高燧看起来有点紧张,不能让他觉得朝廷在全方位监视赵王府。等到高燧安心了、又放松自己太放肆的时候,再换长史不迟。
……午宴罢,皇帝与两个皇妃都到了西边的房屋里休息。
段雪恨带着徐氏,与她的堂姐沐蓁在一起。
没一会儿贤妃也来了,几个女子便在屋子里饮茶说话。
徐氏是自己要来的,因为她猜到皇帝北巡、应该会来赵王府。
段雪恨与徐氏有旧交,便答应帮她。
事情其实也简单,段雪恨先找曹福言语,曹福痛快地答应了,随行便多带了个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