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问道:“吴导,之前我们就看了你放出来的纪录片,其中城市模型利用高压氮气引爆的想法真的太天才了,不过当时看纪录片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那个镜头有多震撼、多真实,但看电影时候却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请问吴导,您是如何做到的吗?”
吴皓笑了笑,指着身后巨大的荧幕说道:“首先要感谢的自然是这块目前全球最大的IMAX荧幕,如果说电影让你觉得真实的话,那么就是这块荧幕能让你身临其境了。这块荧幕带来的魅力,相信看过阿凡达的人,都能体会到,我也宣传过无数遍了,就不再多说。至于真实,首先城市的地震画面我们用的并非是IMAX摄像机,而是用微距摄像机拍摄的,这样模型才会显得足够大,才会像真正的城市,然而微距拍摄的画面并不符合IMAX放映的条件,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后期把拍摄的画面逐帧放大,通过特效增加细节。这也是汶川这部电影后期制作如此耗时的原因,我虽然一直都说汶川是实景拍摄的,但不代表没有特效,地震的画面就是模型加特效,另外大部分特效都放在了对真实画面修复上面。”
吴皓画面刚落,立刻有好几个记者提问,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既然IMAX荧幕可以播放放大的画面,那么是否可以放映不通过IMAX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又或者说不通过IMAX摄像机拍摄的电影,是否也能达到像IMAX拍摄出的那种效果。
吴皓点点头道:“当然可以,先说明一点.IMAX荧幕本身就可以放映非IMAX电影,只是这样就体现不出这块荧幕的震撼了,画面也会模糊很多,对前排的观众很不友好。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自然是可以达到IMAX的放映要求的,你们忘记我当初开记者会的时候放映的那部短片了?那部短片完全没有使用过IMAX摄影机,是纯电脑制作的。我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明白了,没错,成本太高,我之前说过卡梅隆租借IMAX摄像机的费用是每月200W美金,他整部阿凡达拍摄时间花费了六个月,虽然并非全程都使用了IMAX摄像机,但就算全程使用了费用就一千万美金。但泰坦尼克号的3DIMAX修复,起码耗费了1500万美金,所以数字制作远没有用摄像机拍摄划算。当然如果不在意效果的,确实可以很便宜,但这显然满足不了卡梅隆的要求。”
其中的弯弯道道吴皓没有明说,但在之后的几年,这种事情非常常见,国外拍摄的3D电影可能是3D摄像机拍摄的,又或者是后期2D转3D,真3D不说,转的3D想要达到3D效果,需要修改画面的景深,对每个画面的主体和背景都进行修改,这些当然耗时耗力,还耗钱。
然而国内大部分3D电影都是伪3D,那效果也就是字幕有3D效果罢了。
到后来,好莱坞的电影也开始忽悠中国观众了,提供所谓的中国特供3D,也就是那些效果很差的3D,没有立体效果不说,画面还暗的要死,有时候连一些基本细节都看不到,比如《沙丘》,当沙虫出来的时候,3D版的连嘴都看不清楚了,而普通版的每一颗牙齿都清晰可见。
吴皓说完看着记者们议论纷纷的样子接着说道:“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IMAX摄像机那么贵,又只有那么几台,国外的电影都用不过来,要什么时候才能轮到国内?首先据我所知,目前IMAX公司没有收到任何来自中国的申请。贵也许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IMAX来拍摄的,甚至我的后面两部电影都没有使用IMAX。IMAX最合适的是大型战争片、灾难片或者科幻片。这些类型在中国并不受导演或投资方的青睐。再者这类电影从立项到开拍,往往需要准备很久,有足够的时间去预约摄像机了。最后,IMAX摄像机已经投入市场六台,正在制作第七台,所以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这个话题之后,又有记者问道:“请问吴导,电影中那些塌房的建筑,那些泥水都是真实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