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奇迹导演和他的奇迹女郎们(3 / 3)

好莱坞之王 威武武威 2820 字 2023-08-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独立报》

“也许在主题上不能和《霍华德庄园》相比,但阿德里安对英式风情的掌握依然无人能出其右。”——《帝国》

“格温妮丝的精彩演技可以让那些质疑的声音闭嘴了。”——《芝加哥论坛报》

首映之后,因为之前种种争论等候已久的记者们顿时挥动起了自己的笔杆,米拉麦克斯的公关能力确实不错,他们很善于利用形式宣传造势,试映的时候好评占据了90%而首映之后这个数据则只下降到了85%,美国本土绝大多数大部分影评人都给出了高分。

英国媒体虽然争论不断,有人认为《艾玛》完全不如《霍华德庄园》,阿德里安的执导水平在直线下降,也有人认为格温妮丝的表演言过其实,仅仅只能算一般,那些出色的英国女演员完全不会输给她,可总的来说还是偏向好评的。

就从电影本身来讲,《艾玛》的确不如《霍华德庄园》,毕竟前者只是爱情轻喜剧,后者的寓意则要深刻许多,可谁让电影出自阿德里安的手呢?

奇迹导演的名头已经深入人心,加上之前的出色作品和种种成就,足够弥补中间的差距,更何况韦恩斯坦兄弟率领的米拉麦克斯在宣传上面一点也不输给拉弗恩掌控的博斯沃思。

格温妮丝也是如此,如果只说电影中的表演,的确换任何一个出色的英国女演员都可以做到,可问题在于她的起点不一样,一个出身演员家庭的土生土长的美国女演员却演出了不折不扣的英式味道,这该让英国人的自尊心得到多么大得满足。

更何况还有阿德里安的眼光加成:凡是奇迹导演看中的演员都会获得成功。

自然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称赞。

于是这部原本只赢得了口碑却输了票房的《艾玛》,在上映的首周于2000家院线拿到了1500万的票房,这个数据虽然不算特别好,但相对记忆中的原版已经好太多了,单以票房收回成本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不少。

而格温妮丝的人气也随之飙升了一大截,原本只能算二线女演员的她,立即跳跃般的站在了准一线的位置上。

“还记得我对你说过什么吗?”接到格温妮丝的电话后,阿德里安悠然的如此说道。

“哦,我爱你,艾德,我非常非常爱你。”格温妮丝则兴奋的回应道。

不过随着电影受到热捧,他和格温妮丝的绯闻也开始有些甚嚣尘上,毕竟首映那天晚上,格温妮丝挽着他胳膊进入剧院的亲密照片被无数人拍了下来。

于是以八卦为生的小报们立即行动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电影能获得高比例好评的原因之一,小报们都忙着报道两人的绯闻去了。

有的小报将之前《艾玛》开拍时的种种旧闻翻了出来,认为那时两人就开始在约会了。

有的小报则根据之前两次关于阿德里安和茱莉亚的报道,认为奇迹导演是在脚踏两条船。

又有小报则翻出了当年阿德里安和莫妮卡约会的照片,认为格温妮丝是个幌子,他还是在和茱莉亚约会。

一时间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内幕消息纷纷出炉,极大的满足了公众的八卦欲望。

而作为知名度最大的小报,《太阳报》干脆的列了份名单出来,不仅莫妮卡、茱莉亚、格温妮丝榜上有名,连布兰切特也赫然在列,而这篇报道的题目则是:奇迹导演和他的奇迹女郎们。

同时他们用一种仿佛亲眼看到的旁观者的口吻,将那些众所周知的事情一一列了出来,比如作为好莱坞极其稀少的意大利女演员,莫妮卡·贝鲁奇正是因为出演了阿德里安的《低俗小说》才算站稳了脚跟,然后发展起来确定自己的地位,而阿德里安也在戛纳电影节上亲口承认她是他的缪斯;又或者茱莉亚·罗伯茨因为《留住有情人》而人气大跌时,也是因为出演了阿德里安制作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才得以重新振作,而且有消息显示,阿德里安曾为她重新修改过剧本;然后是凯特·布兰切特,据说为制作《生死时速》而甄选女主角的时候,曾向她邀请了几次;至于格温妮丝·帕特洛,就更不用说,什么样的情况才能让一个导演用美国女演员去演英国角色?

“很显然,阿德里安更钟情那种气质优雅的女性,尤其是凯特·布兰切特和格温妮丝·帕特洛,在气质和容貌上都非常相似,茱莉亚·罗伯茨就更不用说了,莫妮卡·贝鲁奇或者是个特列,但同样风情万种,所以我在想,等他的另一部作品上映后,苏菲·玛索将又会是什么样子?”

《太阳报》的记者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了报道。

很遗憾,凯特被遗忘了,她虽然在阿德里安有关的四部电影里出演过角色,可都没能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龙卷风》本来是个好机会,可惜巨大的灾难场面抢了所有人风头,加上她很快怀孕了,于是也就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阿德里安度过了一个很郁闷得感恩节,凯特同样是女人,同样不会讲理,尤其是在这绯闻满天飞的时候。

总之,《太阳报》的这篇报道虽然没有多报道一个字,甚至连一点倾向都没有,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于是,风流浪子、花花公子、处处留情这些原本只在圈内流传的称号纷纷由公众再次戴到了阿德里安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