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么熟,经常在这儿吃啊?”

母亲递来一包心相印。她不知什么时候做了素色指甲,亮晶晶的。

“啊,偶尔吧,琴房离这儿挺近。”

我这才得空仔细打量母亲。

她上身穿着一件米色开叉针织长衫,小V领,露出一截修长粉颈。

下身是一条浅灰条纹休闲裤,小喇叭开口,蓬松地覆在脚面上。

母亲是典型的溜肩细腰宽丰臀,上身短下身长,成衣——特别是裤装很不好买,不是腰粗就是胯窄,这么多年来她的大部分衣服都在卢氏定做。

平海卢氏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祖传手工老店,在邻近几个县市小有名气,追本溯源的话能够到乾隆爷年间。

50年代合作化之后一度销声匿迹,80年代初重新开张,火过一段时间,步入90年代中后期生意就越发惨淡了。

谁知这两年成衣定制反倒颇受青睐,卢氏手工坊的名头伴着新世纪的曙光再度熠熠生辉。

扯这么多,我想说的其实是,母亲这条裤子应该就是卢氏出品。

“咦,你发什么愣?”

母亲歪头看了看桌下的脚,狐疑地跺了跺,继续说,“你说你不多看本书,整天搞这些没用的算怎么回事?”

“哎呦,又来了。”

“唉——上次不是说好要带那小什么让妈瞅瞅么,怎么没见人呢?”

“她啊,有课。”

“你就骗我这老太婆吧,啊?星期六上什么课?”

“真有课,混蛋老师多了去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这是实话实说,我们今天就有节民法课,不过一多半都逃课看球去了。

“我还真不知道,你倒给我说说老师有多坏啊。”

母亲哼了一声,撅撅嘴,“叫什么她?”

“陈瑶啊,说过多少次了。”

“哎呦呦,这就不耐烦了?这媳妇还没娶呢,就要把老娘一脚蹬开啊。”

母亲挑挑眉,隔着桌子把脸凑过来,一副仔细打量我的样子。

那么近,我能看到她额头上的点点香汗,连挺翘的睫毛都瞧得根根分明。

那双熟悉的桃花眼春水微恙,眼周泛起醉人的红晕,浓密英挺的一字眉轻轻锁起,戏谑地轻扬着,琼鼻小巧多肉,微微翘起,丰润饱满的双唇——这么多年来,它们像是一成未变。

母亲化了点淡妆,皮肤依旧白皙紧致,丰腴的鹅蛋脸上泛着柔美的光泽。

不知是腮红还是天热,她俏脸红彤彤的,让我心里猛然一跳。

我想说点什么俏皮话,却一时没了词儿,只能抹抹鼻子,向后压了压椅背。

几缕阳光扫过,能清楚地看到空气中的浮尘。

“哈哈哈,你呀你。”

母亲笑了出来,向后撤回了脸。在阳光照耀下,她眼角浮起几缕鱼尾纹。母亲今年42岁了,毕竟。

我不由自主地掏出烟,刚衔上,被一只小手飞快夺了去。

“抽抽抽,就知道抽,啥时候变成你爸了?没收。”

一同消失的还有桌上的烟盒和打火机。

母亲板着脸把它们收进手袋,两手翻飞间右手腕折射出几道金属亮光。

那是一块东方双狮表,我去年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说来惭愧,长这么大还是头一遭。

打75折,1800多,用去了大半奖学金。

这件事令父亲很郁闷,每次看到表都忍不住要说我偏心,只认妈不认爹。

我只能在母亲得意的笑声中点头如捣蒜:“等下次,下次发奖学金一定补上!”

这时驴肉上来了。

我递给母亲筷子。

老板娘冲我眨了眨眼,弄得我不知该说什么好。

母亲小心翼翼地夹了一片,放到嘴里细细品味一番,说:“哎呦,不错啊,快赶上你姥爷整的了。”

我俩齐声大笑,引得众人侧目。

姥爷是国家一级琴师,弹板琴,年轻时也工过小生,刚退休那几年闲不住,心血来潮学人炸起了驴肉丸。

老实说,味道还不错,生意也兴隆。

第二年,他就自信心膨胀,压了半只整驴的酱驴肉,结果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每家都收到了小半盆黑乎乎的块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