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1946,急流勇退
庞小虎一直被软禁到抗战结束都没有被放出来。
因此他没有亲眼目睹后来发生的许多重大的事件,其中包括第三十集团军在越南战场和华北战场上取得的一系列巨大的胜利。
他和马丽有婚约,他们的婚事因为战局的发展而无限期地推迟了。
这时马丽已经离开了军统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工作。
她得知庞小虎被委员长囚禁的消息后,利用她父亲的各种关系,千方百计打听到了他被关押的地点。
可是她的关系已经用到了头,无论再怎样努力她也无办法进去和庞小虎见面。
她不甘心,经常化了妆在那栋别墅外面徘徊,寻找机会。
直到有一天,她看见了从里面走出来的凌桂芬。
凌桂芬在军统的工作就是专门监管庞小虎。
她定期向委员长夫人报告他的情况,暗地里她却和他打得火热。
如今他的未婚妻找上了门,她就像被人捉了奸一样,尴尬得要命。
凌桂芬知道马丽的背景深厚,她要是真的闹起来,自己和庞小虎的事情就会败露。
庞小虎本来就失去了自由,倒没有什么可怕的,她自己的下场则会很惨。
无奈之下,她只好安排马丽和庞小虎见了面。
马丽是经验丰富的女人,她一眼就看出凌桂芬跟她的未婚夫有问题。
可是她现在还必须求着凌桂芬,于是就默许了他们之间的苟且之事。
凌桂芬和马丽常常私下里见面,久而久之她们竟成了好姐妹。
胡翠萍一直被关在警备司令部的女子监狱里,没有任何人来审问过她。
后来庞小虎让凌桂芬和马丽想办法收买了监狱的看守,帮助胡翠萍越狱逃走了。
胡翠萍并没有离开重庆,而是躲在马丽那里,继续为庞小虎工作。
充当他和庞司令之间的联络员。
日本人投降后,国共两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
一九四六年,在谈判桌上,中共代表周公,也就是后来的开国总理,向国民党方面据理力争,终于逼迫他们答应释放一大批被关押的政治犯,其中包括叶挺将军一家人。
庞小虎没有想到,他自己也在被释放的人员的名单中。
比起那些真正的政治犯们,庞小虎的日子过得太惬意了,他都不好意思把自己跟他们相提并论。
在这几年间他一直通过凌桂芬胡翠萍马丽等人和外界保持着联系,就连远在越南艰苦作战的庞琼花也能收到他送出去的一封封密信。
在私生活方面,他更是骄奢淫逸到了极点。
与凌桂芬马丽两女左拥右抱,前进后出,双燕齐飞倒也罢了,他居然和委员长夫人在极为隐秘的情况下重续了前缘。
而且还不止一次!
其实他心里明白得很,自己能够在重庆过得这么舒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夫人对他的特殊关照。
至于委员长,他好像把庞小虎这个人给彻底地忘掉了。
这时大姐庞菊花的伤寒病已经治好了。
她在美国养病期间结识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美国大兵,他的名字叫乔治布什。
二战一结束她就和他结了婚,在美国定居了下来。
庞小虎因为知道国共之间的内战不可避免,两年前就让大姐把金菊花服装公司在美国注了册,把它逐步迁移到美国去,现在基本上都办好了。
重庆只留下了公司的很小一部分。
妈妈王玉梅和陈纳得婚后十分恩爱,她常常和丈夫一起飞来飞去。
她已经在美国购买了自己的新居。
因为庞菊花庞小豹庞小牛全都在美国,她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边度过的。
在原来的历史上,陈纳得抗战胜利后一直留在中国做民营航空的生意。
如今他娶了一个中国富婆,根本就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
庞小虎被释放出来后,一直住在重庆妈妈的房子里。
这一天,家里来了两位在后世声名极为显赫的客人。
一位是共和国代主席董公,另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
他们很客气地邀请庞小虎去八路军办事处参加一个招待会。
庞小虎不敢推脱,马上向他们鞠躬致谢,然后和他们一起上了停在外面的一辆小轿车。
一路上,他和董公邓公聊了许多轻松的话题,气氛十分友好。
董公已经把对他的称呼从刚开始时的“庞副参谋长”改成“小庞”了。
忽然间,邓公把话题一转,说他即将奉命去第三十集团军上任,担任政治委员的职务。
庞小虎心里明白,邓公向他透露这个消息绝不会是偶然的,这肯定是对他的一种试探。
他们一定很了解他和庞司令之间的密切关系,知道他是一个能够影响到她的决定的人物。
于是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庞司令她是一位老革命了。她的性子很直,纪律性也很强。你们一定会合作得很愉快的。”
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后,庞小虎见到了更多的历史名人,包括日后的共和国总理周公,叶挺将军,等等。
周公在招待会的致辞中特别提到了庞小虎。
他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第三十集团军最年轻的少将庞小虎。虽然他是一位党外人士,但是他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我党我军队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话在参加招待会的人群中激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庞小虎端起酒杯站起身来,微笑着向大家频频鞠躬。
他真的有些受宠若惊了。
不过在内心深处,他却感到了一丝不安。
周公风度翩翩,说话铿锵有力,带着明显的江浙口音,跟后世的电影电视里的形象差不多。
不同的是,他的眼神特别犀利,像是能看透别人内心的所有活动一般。
招待会快结束时,担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的邓发来到庞小虎身边,把他拉到一个人少的地方问了几句话。
庞小虎对这个邓发的来历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他是中共特科的重要负责人,杀人无数,被称为中共的捷尔任斯基。
他向庞小虎打听的都是让他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的事情。
比如他想知道,琼崖前委书记夏希到底是怎么牺牲的?
广东省委派去跟红一军联络的谢特派员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还有,在龙兴镇被敌人占领后,让那些被俘的重伤员写自白书的事是谁批准的,等等。
庞小虎一边小心谨慎地敷衍着,一边在想着办法。
他知道,如果对这些事情处理不当,或者掉以轻心,将来很可能会给庞琼花和她的战友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噩运。
庞小虎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对他的所爱的人的伤害,特别是对他心爱的黑缨大姐的伤害。
他觉得自己必须采取主动,清除对庞琼花的任何潜在的威胁。
可是,他能干些什么呢?
这时,站在不远处的叶挺将军不知被什么事情给逗乐了,他哈哈大笑起来,连手上端着的酒杯里的酒都洒了出来。
庞小虎突然心里一亮,想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主意:按照原来的历史,要不了几天,叶挺将军和博古,王若飞,邓发等人都会因飞机失事葬身在去延安的途中。
他却要借此机会豪赌一场!
于是他对邓发说道:“你问的这些事情只有我一个人最清楚,细节都在我脑袋里装着呢。找个时间我给你详细地写下来。”
邓发一听这话,不由得心中大喜。
庞小虎接着又说:“我听说了许多关于延安的新鲜事情,很向往那里的革命运动。我特别想见延安的领导们,当面请教一些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不知道组织上能否给我这么一个机会?”
庞小虎的这番话让邓发更为高兴,他激动得脸都红了。这时正好周公向这边走来,邓发赶紧向他说了庞小虎想去延安的意思。
“哦,庞将军的这个要求很好嘛。我们一定仔细研究,尽量给予满足。”
周公面带笑容,用从容不迫的语调回答道。
不过,庞小虎还是观察到了他和邓发之间好几次隐秘的眼神交流。
庞小虎到现在为止还只是一名党外人士,而且据外界传言,他的思想倾向比较危险,似乎很欣赏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
这一点让延安的中共领导们很不放心。
甚至有人说,与其让这么一个不可捉摸的人对强大的第三十集团军产生影响,还不如让委员长将他永远地关押起来呢。
但是,许多部队同志们,特别是那些第三十集团军的同志们都认为庞小虎是抗日的英雄,他们强烈要求中央把释放庞小虎当成和国民政府谈判的条件之一。
这样就使得本来复杂的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了。
庞小虎表示愿意去延安,这对那些不放心他的人们来说,可是天生掉馅饼的好事啊。等到他真的到了延安,可就由不得他了!
两个月后的一天。
陈纳得将军亲自驾驶着吉普车来到了重庆九龙坡机场。
他把同车而来的四个人送上了一架属于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小型运输机。
他目送着那架飞机飞上蓝天,直到看不见影子了,才驾车离开机场。
那架飞机的目的地是香港。
这四个上了飞机的人是庞小虎,凌桂芬,马丽,胡翠萍。
那架载着叶挺博古王若飞和邓发等人的飞往延安的飞机一个多月前失事坠毁了,坠机的地点在山西境内的黑茶山。
庞小虎当时也在那架飞机上,他是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
但是除了跟他最亲密的几个人,没有人知道他还活在世上。
他心里明白,如果真的去了延安,自己肯定会成为别人手里的筹码,他们很可能利用他来制约庞琼花。
他可不想当一个任人拿捏的傀儡,更何况,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他在后世的经历,使得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跟中共领导们所追求的有很大的距离。
不过,他已经认识到,他一个人根本无法改变历史前进的大方向。
因此他觉得,现在是他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当然,他还没活够,还不准备马上去死。
他的豪赌就是:原来历史上的那次空难依然会发生,而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他能够战胜死神活下来!
随着他的“死”去,很多事件的真相就会被永远地埋葬,再也不会被人提起!
委员长刚回到南京没几天。
晚饭后他躺在床上,手里拿着那份载有飞机失事详情的《大公报》,问身边的夫人道:“这个庞小虎,他不就是那个被我关了几年的小家伙吗?他为什么会在那架飞机上?”
夫人答道:“我不清楚,也许他是去投奔共产党吧?”
她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出任何感情波动。
实际上,她很为这件事痛心。
多么英俊多么出色的小伙子啊。
抛开他聪明才智不说,他曾经好几次把她带到了欲仙欲死的销魂境界。
每当想到那些羞人的事,她两腿之间都会变得湿漉漉的。
委员长叹道:“如此之才不能为我所用,可惜了。”
他关掉了床头的那盏台灯,把头转向了夫人。
他发现她今晚穿着他最喜欢的情趣内衣,就伸手去抚摸她迷人的身体。
“夫人,你还是那么美……为夫来也!” “达令……亲爱的……啊……啊!”
第2节:1966,黑元帅事件
一九六六年夏,中南某省的一个老干部疗养院的一间屋子里,一个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的女人坐在一个藤椅上打盹儿。
她身穿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军装上没有领章帽徽。
跟前的桌子上放着她的老花镜和一份“中南日报”。
地板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封面上印的书名是《庞琼花传 - 第二部:抗日风云》,作者为胡悦,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书名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献给我敬爱的黑缨大姐。
“庞元帅,庞元帅,你醒醒!”
一个三十来岁的军官急匆匆地从门外走进来,他手上拿着一张纸,像是一份电报。
他走上前轻轻地摇动着她的胳膊。
“是小田啊,你来啦。”被称为庞元帅的女人挣开眼睛,她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那本书,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小田同志?”
小田激动地说道:“庞元帅,中央文革小组的那几个人对您的信置之不理,还说您要保的那批人都是反革命。那个姓齐的,……他,……他还对红卫兵小将们说……他说庞琼花这个人历来反党反社会主义,她在红军时期就跟党闹独立,是一个黑元帅,是这次革命的对象。真是岂有此理!”
庞元帅还没听完,就“呼”的一声从藤椅上站了起来。
她坐着还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站起来后才显得她的身材特别高大壮实,比秘书小田高了半个头。
她对小田下了命令:“快,去把我的元帅服找出来,我要穿着它去北京一趟。”
“庞元帅,这个时候您去北京干什么?”
庞琼花笑道:“干什么?去送上门给他们批斗啊!咱是老革命了,这点儿觉悟还是有的。”
“啊?”
……
中南海的一栋办公楼里,一位三十多岁的戴眼镜的干部正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
一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推开门走进来,对他道:“齐主任,不好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这位齐主任原来只是一个中共中央机关里的一个小干部,文笔不错,喜欢写有关政治历史方面的文章。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太祖的赏识,地位急剧上升,先是到红旗杂志社担任历史组组长,后来进了中央文革小组,成了权倾一时的大人物。
现在他正担任着中央办公厅的主任。
此刻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来,问道:“王秘书,发生了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庞元帅她……她来北京了。”
“她来北京干什么?”
“清华附中的小将们正在按你的指示,研究怎么把她这个黑元帅给揪出来,没想到她自己找上门去了。她说要主动接受革命群众的批斗!”
齐主任听后坐了下来:“哦,是这么回事儿。江清同志知道吗?”
王秘书答道:“现在应该知道了。”
齐主任心想,也许这是一个好机会。
这个庞元帅,她两年前就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去了,可是她还有一大帮党羽盘踞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重要的岗位上。
现在她自己主动跳出来了,正好利用这件事把她的党羽们都一网打尽。
但是,这件事太大,需要太祖点头才行。
他见王秘书似乎还有话说,就问道:“还有什么事?”
“北京卫戍区的冯司令听说了这件事,马上把卫戍区的警卫营派去保护她的安全,名义上说是去支持红卫兵小将们的工作。现在各个造反派的头目们都被围在会场里,谁也不准出来。他们只好给我们这里打电话求救……”
“啊?”齐主任大吃一惊,这个姓冯的,她……,她也太猖狂了吧?
北京卫戍区司令名叫冯云凤,是红军时期着名的战斗英雄,也是共和国唯一的一个女上将,而庞琼花则是唯一的女元帅。
庞元帅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她收养了好几个烈士们的遗孤。
冯司令是她的老部下,她一直把庞元帅当母亲看待,以至于有传言说她其实是庞琼花的亲生女儿。
这时另一个女工作人员进来了:“报告齐主任,刚刚接到江清同志的电话,她要你马上去她那里一趟。她还说,在京的另外五个元帅,他们全都去了清华,说他们也是黑元帅,要和庞元帅一起接受群众的批斗。”
齐主任听了,张大了嘴,扑通一声跌坐回椅子上,他的脸上冒出了汗水。
他挥了挥手,让两名工作人员都退了出去。
他的政治嗅觉一贯很灵敏,这一次他感觉到事情闹得太大了。
他费力地站起身来,整了整衣领,准备要去见江清同志。这时他桌子上的电话响了。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了电话:“喂……”
电话是江清同志的秘书打来的,他说总理已经亲自动身去清华劝说那些老帅们去了,是太祖委托他去的。
江清同志也会马上带着中央文革的其他同志们一起去。
他还说,江清同志特别嘱咐,让齐主任哪儿也不要去,留在家里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完了,全完了!”
齐主任在心里叫道,再一次跌坐在椅子上。
向红卫兵小将们散布“庞琼花是黑元帅,应该揪出来批斗”是他想出来的主意,私下里得到了江清同志的认可。
短短的一个星期前,他还很为这一点而得意呢。
清华附中。
总理来了以后,向在场的红卫兵们传达了太祖的最新指示:“庞琼花同志是一个好同志,是共和国的功臣,各位老帅们都是革命的宝贵财富。哪里有什么黑元帅?如果有的话,那解放军不成了黑军队啦?我们的军队不能乱,那些想搞乱军队的人都是坏人。”
随后总理陪着其他元帅们一起走了,那些红卫兵的头头们也灰溜溜地走了。
可是庞元帅一时走不了。
因为清华园里的几千个老师和学生们排起了长队,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新买的《庞琼花传》在等着她的签名呢。
消息传出去后,又有许多人从校外赶来,他们手里也都拿着《庞琼花传》。
北京各大新华书店里的《庞琼花传》很快就销售一空。
庞元帅一边签名一边跟师生们亲切交谈,直到天黑以后才在北京卫戍区冯司令的护送下离开了清华附中的校园。
二十年多后,齐主任背着铺盖卷从秦城监狱里出来了。他是刑满释放的。
他到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整套着名旅美华人作家胡悦写的《庞琼花传》,然后花了七天七夜的时间把这部书从头到尾仔细地读了一遍,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书不离手。
读完之后,他泪流满面,对他的家人们道:“我真后悔啊。要是六六年我就读了这本小说,就不会冤枉坐这二十多年的牢了!”
其实那时他已经听说了有这么一部小说。
可是他实在是太忙了,空闲的时间他都用来研读太祖选集和中共中央编译局翻译的马恩列斯着作了,哪有时间看小说啊?
进了秦城监狱以后,一个狱友告诉他听来的一则小道消息:“太祖听说了红卫兵小将们要批斗庞元帅里的消息后,举着手里刚刚看完的小说《庞琼花传》道:笑话!一个跟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奋不顾身从悬崖上往下跳的同志会是反革命?庞琼花不是黑元帅,是红元帅。她是跟秋瑾向警宇赵一曼一样的革命者,我们国家的女英雄!”
齐主任在监狱里可以看到几种主要的报纸,偶尔也能听到新闻广播,但是没有小说看。
当时他就想,以后若能活着出去,一定要把这本小说找来认真地读一读。
第3节:1979,最后的温柔
一九七九年三月。
在原来的历史上,中国发动了对越战争,双方打了一个月,随后中国主动撤军。
接下来的十年间,中越边境冲突不断,直到九十年代两国关系才实现了正常化。
因为庞小虎的穿越,历史轨迹发生了重大偏移。
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庞琼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第一军与中央军原三十九师的一部分合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
庞琼花任集团军司令,袁振国任副司令。
袁振国牺牲后,时任第一师师长的冯云凤接任了副总司令的职务。
第三十集团军在东南,中南和西南几个省抗击日军,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