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了要与邓恩那些人合作,那么宫下北就必须认真的去做一些事情了,而推动一部分众议院议员,在国会内重提农产品进口政策的改革项目,就是他向邓恩那些人展示诚意的唯一方式。
宫下北很清楚美国人想要什么,他们恨不得与日本立刻签订一揽子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减免协议,将包括大豆、玉米、大米等各式各样的美国高产农作物输入日本国内,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希望连同肉类的进口关税也再减免一轮,尤其是牛肉制品的关税减免政策。
而在制度改革方面,美国人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取缔日本存在上百年历史的农协,至少是弱化它的作用,因为这个组织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日本农业市场的开放。
没错,对于日本的农民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对于所有日本人来说,农协的存在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一方面太高了日本农产品的价格,一方面又盘剥着日本农民的利益,垄断着全日本农产品的贸易。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组织的存在,的确也保护了日本的农业市场,其顽固的保守主义立场,使得日本农业市场免受海外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也保障了日本农民的利益。
就以大米为例,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日本农协的坚持,价格更低、产量更大的中国粳米以及东南亚粳米,才没有对日本本土大米构成冲击。
要知道,与美国出产的大米不同,中国粳米以及东南亚等地生产的粳米,本身从口味、外观等诸多方面,与日本本土大米没有太大区别,但若不是因为进口量的限制以及高额的关税,两种大米的价格差距几乎能达到折半的水平。
是,没错,日本人在大米这种主食作物上的口味很挑剔,他们就喜欢吃日本本土出产的大米,但问题是,在当下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他们有机会只花一半的钱,就能继续维持生计,而需要付出的却仅仅是一些口味上的差距,他们又会如何选择?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明智的人,恐怕都会选择将那笔额外的开销节省下来,再补贴到别的地方去,而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对日本农民打击将会是灾难性的,同时,它也将从根本上摧毁日本的农业。
实际上,日本农业经济中存在的这种矛盾,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宏观经济上的矛盾,是本国消费者与本国生产经营者在利益上的矛盾。
对于日本不经营农业的人来说,放开农产品市场有没有好处?
当然有好处,因为只有那样,他们才能够购买到更加廉价的农产品,从而降低生活成本。
但对于日本的农民来说,情况显然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没有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再加上日本现实的农业条件,日本农产品的价格与进口农产品的价格相比,根本不具备竞争优势。
同样一公斤的大米,进口的卖到一万日元有的赚,可本土的就要赔钱,两种同样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去竞争,占据着价格优势的进口大米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将日本本土大米淘汰掉。